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谢家为郡实风流,
画得青山寄楚囚。
惊起草堂寒气晚,
海阳潮水到床头。
白话文翻译:
谢家在郡中真是风雅出众,
画出了青山来寄托给楚国的囚徒。
惊动了草堂里夜晚的寒气,
海阳的潮水竟然涨到了床头。
注释:
字词注释:
- 谢家:指谢家的家族,可能是指谢家在地方上的显赫地位。
- 郡: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类似于现在的“县”。
- 风流:指风雅、气度不凡。
- 楚囚:指被囚禁在楚国的人,可能是指历史上著名的楚国囚徒。
- 草堂:指简陋的居所,通常是隐士或诗人的住所。
- 海阳:地名,指海阳的潮水。
- 床头:床的边缘,形容潮水的高度。
典故解析:
“楚囚”可能暗指历史上著名的楚国人物,如屈原等。此处通过“青山”寄托了对其的思念与哀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涉,唐代诗人,活跃于中期,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作品多表现自然景观与人情世态,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李涉在海阳居住期间,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与对自然景色的感悟,反映了他对人生境遇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谢家风流雅致的环境,表现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与对囚徒的同情。开篇直接称赞谢家的风流,营造出一种高雅的氛围,接着通过“画得青山”引出了对楚囚的寄托,这里可以解读为诗人对自由的向往以及对囚徒命运的感慨。诗中“惊起草堂寒气晚”,不仅描绘了夜晚的清寒,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似乎在传达一种孤寂与无奈。而最后一句“海阳潮水到床头”,则是用自然现象来映射内心的波动,潮水的上涨仿佛在提醒人们时间与命运的无常。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意象,将个体情感与自然景色深刻结合,展现出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谢家为郡实风流”:开篇直入主题,说明谢家在地方的显赫地位与风雅气质。
- “画得青山寄楚囚”:通过画山的意象,表达了对被囚禁者的寄托与同情。
- “惊起草堂寒气晚”:夜晚的寒气与孤独感交织,暗示诗人内心的惆怅。
- “海阳潮水到床头”:用自然的潮水来象征内心的波动,强调时间流逝与命运的无常。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青山比作寄托,形象生动。
- 拟人:潮水涨到床头,仿佛在诉说着某种情感。
- 对仗:诗句之间有一定的对称性,使整首诗更具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对被囚禁者的同情,以及对自然景色的深刻感悟,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山:象征自由与希望,同时寄托着诗人的思念。
- 潮水: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命运的无常。
- 草堂:象征隐逸生活,代表诗人的孤独与清寒。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谢家”是指哪个家族?
A. 李家
B. 王家
C. 谢家
D. 张家 -
“海阳潮水到床头”描绘了什么景象?
A. 人们出行
B. 自然的波动
C. 家庭的温暖
D. 孤独的思考 -
诗中的“楚囚”指的是哪些人?
A. 被囚禁的诗人
B. 历史上的楚国囚徒
C. 普通百姓
D. 军队士兵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与个人情感。
- 杜甫《春望》:表达对国家与自由的思考。
诗词对比:
可将李涉的作品与王维的《鹿柴》进行对比,探讨二者在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以及情感表达上的异同。李涉更多地表现了对人的思念与同情,而王维则注重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全唐诗》
- 《唐诗鉴赏辞典》
- 《李涉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