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至》

时间: 2025-01-10 22:19:20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琯动浮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小至
作者: 杜甫 〔唐代〕

天时人事日相催,
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
吹葭六琯动浮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
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
教儿且覆掌中杯。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时光与人事交替催促着,冬至时节阳光复苏,春天即将来到。刺绣的五纹图案在细线中绣上,吹响的芦管声轻轻地摇动着浮灰。河岸的景色期待着腊月的到来,柳树将要舒展;山的意境在寒冷中渴望开花的梅。云彩与物象虽不相同,但故乡与他乡却各有不同。教导孩子们慢慢地享受手中杯中的饮品。


注释:

字词注释:

  • 小至:指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象征着阳光开始回升,春天即将来临。
  • 刺绣五纹:指刺绣艺术中五种花纹的图案。
  • 吹葭六琯:指用葦苇制作的乐器,吹奏时发出的声音。
  • 岸容待腊将舒柳:岸边的景色期待着腊月的到来,柳树将要发芽。
  • 山意冲寒欲放梅:山中蕴含着希望,渴望在寒冬中绽放梅花。
  • 云物不殊乡国异:云彩与物象的变化不同,故乡与异乡的感觉也有所不同。
  • 教儿且覆掌中杯:教导孩子们享用杯中饮品,寓意着生活的简单与乐趣。

典故解析:

  • 冬至:是中国传统节气,标志着一年中白昼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象征着阳光的回升与春天的来临。
  • 梅花与柳树:梅花在寒冷中绽放,象征着坚韧与希望;柳树则是春天的象征,代表着生机与活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与李白并称为“李杜”。他的一生经历了盛唐的繁华与安史之乱的动荡,对社会的苦难有深刻的感受和反思,作品以其现实主义风格而闻名。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冬至时节,正值杜甫生活的艰难时期,诗中既表达了对自然变化的感悟,也流露出对故乡与家人的思念,反映了他的忧国忧民之情。


诗歌鉴赏:

杜甫的《小至》通过简练的笔触描绘了冬至这一节气的自然景象,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更替。开头两句“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引入了冬至的主题,表达了时间的无情与自然界的规律。杜甫在此不仅感受到了寒冬的压迫,更看到了春天的希望,显示出人生的轮回与生机。

接下来的描写“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琯动浮灰”,通过生动的意象让人感受到冬季的静谧与细腻,刺绣与乐器的结合,象征着艺术与生活的融合,反映了诗人对细节的关注与对美的追求。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这里的柳树与梅花形成鲜明的对比,柳代表着春的即将来临,而梅花则是冬日中坚韧与希望的象征,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力的赞美与期待。

最后两句“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则将个人情感与对生活的思考结合在一起,表现了诗人对家国的思虑,以及对孩子们的期望,寓意着希望与未来。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蕴含着深邃的哲理,体现了杜甫对生命、自然和家庭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天时人事日相催:自然变化与人事交替互为影响,时光推移带来的紧迫感。
  2. 冬至阳生春又来:冬至象征着阳光的复苏,预示着春天的到来。
  3. 刺绣五纹添弱线:细腻的刺绣技巧与艺术表现,反映了生活的美好。
  4. 吹葭六琯动浮灰:音乐的轻柔与宁静,营造出一种冬季的氛围。
  5. 岸容待腊将舒柳:期待着春天来临,柳树将要发芽,象征着生机。
  6. 山意冲寒欲放梅:山中蕴含着希望,梅花在寒冷中渴望绽放。
  7. 云物不殊乡国异:自然与故乡的差异,体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8. 教儿且覆掌中杯:教育孩子享受生活的简单与乐趣,传达了对未来的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时间与自然变化比作催促,生动形象。
  • 对仗:如“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句式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刺绣、葦管、柳树、梅花等意象,构建了丰富的自然与人文环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未来的希望,显示了人对季节更迭的感悟与生命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冬至:象征着寒冷中的希望,冬去春来之象。
  2. 刺绣:艺术的细腻与生活的美好,体现了人们对美的追求。
  3. 葦管:音乐的象征,带来宁静与思考。
  4. 柳树:春天的象征,代表着生机与复苏。
  5. 梅花:坚韧与希望,象征着在逆境中绽放的生命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小至是哪个节气?

    • A. 春分
    • B. 夏至
    • C. 冬至
    • D. 秋分
  2. 诗中提到的“岸容待腊将舒柳”表达了什么意象?

    • A. 春天即将来临
    • B. 冬天的寒冷
    • C. 秋天的丰收
    • D. 夏天的炎热
  3. 诗的最后一句“教儿且覆掌中杯”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对孩子的教育
    • B. 对饮酒的享受
    • C. 对自然的描写
    • D. 对故乡的思念

答案:

  1. C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杜甫
  • 《清明》- 杜甫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诗词对比:

比较杜甫的《小至》和李白的《静夜思》:

  • 主题:两首诗都表达了对自然与故乡的思考,但杜甫更侧重于季节的变化与生命的希望,而李白则是对故乡的思念。
  • 风格:杜甫的《小至》细腻而富有哲理,李白的《静夜思》则情感浓烈且直接。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杜甫诗全集》
  • 《诗词解析》- 相关研究论文

以上内容提供了对杜甫《小至》的全面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深意与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