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过借园见主人坐月下吹笛》

时间: 2025-01-10 22:16:51

秋夜访秋士,先闻水上音。

半天凉月色,一笛酒人心。

响遏碧云近,香传红藕深。

相逢清露下,流影湿衣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夜过借园见主人坐月下吹笛
秋夜访秋士,先闻水上音。
半天凉月色,一笛酒人心。
响遏碧云近,香传红藕深。
相逢清露下,流影湿衣襟。

白话文翻译:

在一个秋夜,我去拜访朋友,首先听到了水面上传来的笛声。
一轮凉爽的明月高悬,伴着笛声,醉意渐浓。
那悠扬的笛声仿佛能拦住碧空中的云彩,香气则从深处的红藕中飘散开来。
在清露的映衬下,我们相逢,月光的流影湿润了我的衣襟。

注释:

  • 秋夜:指秋天的夜晚,通常象征着清凉和宁静。
  • 水上音:指从水面上传来的音乐声,暗示音乐的悠扬和环境的宁静。
  • 凉月色:形容月光清凉而明亮,增添了秋夜的氛围。
  • 响遏:声音传得远而清晰,仿佛可以阻止云彩的移动。
  • 香传红藕:指香气从水中的红藕传来,表现出自然的芬芳。
  • 清露:指秋夜露水清冷的感觉,营造出一种清新而诗意的氛围。
  • 流影湿衣襟:形容月光的流动影子洒在衣襟上,带出一种轻柔的意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随园,清代著名诗人、散文家,以其独特的个性和自由的创作风格而闻名。他倡导“性灵说”,主张诗歌应表达真实情感,反对拘泥于传统的格律和形式。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袁枚游历时,夜晚造访朋友,正值秋季,夜色清幽,环境宁静,正是吟咏的好时机。作品通过音乐和自然的结合,表现了诗人与朋友的心灵交流。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秋夜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情感交流。诗中“先闻水上音”,不仅描绘了自然的宁静,更引出了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笛声在凉月下回荡,带着醉意,令人陶醉。袁枚巧妙地运用“响遏碧云近”一语,显示了音乐的悠远和广阔,仿佛可以与天上的云彩对话,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情怀。

“香传红藕深”则用香气引入了自然的美好,红藕象征着秋天的丰收与优雅,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在“相逢清露下,流影湿衣襟”中,诗人把月光和露水结合起来,展现了清晨与夜晚的交替,营造出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整首诗通过音乐、自然、情感的结合,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友谊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秋夜访秋士,先闻水上音:夜晚拜访朋友,首先听到水面传来的笛声,渲染了静谧的氛围。
  2. 半天凉月色,一笛酒人心:明亮的月光下,笛声与酒意交融,诗人心中充满了醉意与情感。
  3. 响遏碧云近,香传红藕深:笛声响亮,仿佛可以触及远方的云彩,香气从水中的红藕中飘出,表现出自然的芬芳。
  4. 相逢清露下,流影湿衣襟:在清晨露水的映衬下,月光的影子洒在衣襟上,增添了诗意的氛围。

修辞手法

  • 比喻:“响遏碧云近”,用声音比喻音乐的力量。
  • 拟人:赋予笛声以情感,表达其对环境的影响。
  • 对仗:如“流影湿衣襟”与“香传红藕深”,表现了诗句的和谐美。

主题思想:这首诗表达了对秋夜自然美的赞美,同时也体现了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夜:象征宁静与思考。
  • 笛声:代表音乐与情感的共鸣。
  • 凉月:象征清新、冷静的心境。
  • 红藕:传递出自然的丰盈与美好。
  • 流影: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活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袁枚
    C. 杜甫

  2. 诗中提到的乐器是什么? A. 琵琶
    B. 笛子
    C. 古筝

  3. “流影湿衣襟”中的“流影”指的是什么? A. 太阳的影子
    B. 月光的影子
    C. 风的影子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以夜晚为背景,表达了思乡之情。
  • 《月下独酌》李白:通过月亮与饮酒表达孤独与自由。

诗词对比

  • 袁枚的《夜过借园见主人坐月下吹笛》与李白的《月下独酌》:两者都以月光为背景,但袁枚更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而李白则着重于个人的孤独与反思。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选读》
  • 《清代文学史》
  • 袁枚《随园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