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上杂诗(二十首选一)》

时间: 2025-01-10 22:30:32

凤岭高登演武台,排衙石上大风来。

钱王英武康王弱,一样江山两样才。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凤岭高登演武台,
排衙石上大风来。
钱王英武康王弱,
一样江山两样才。

白话文翻译:

在凤岭的高处,武台巍峨耸立,
大风从排衙的石头上吹来。
钱王英武而强大,康王则显得软弱,
同样的江山,却有着不同的才干。

注释:

字词注释:

  • 凤岭:指的是一种地名或山岭,象征着高耸之地。
  • 演武台:古代进行武术演练和军事演习的地方。
  • 排衙:指官府或衙门,通常与政治权力相关。
  • 钱王:指的是南宋的赵构(即宋理宗),他有较强的军事才能。
  • 康王:指的是南宋的另一位王族,通常指的是赵昀(即宋光宗),其能力和影响力相对较弱。

典故解析:

  • 钱王与康王:二人均为南宋时期的王族,诗中提到他们的比较,旨在强调同样的江山下不一样的领导才能和治国能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子华,清代著名诗人、散文家。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常关注民生,作品中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社会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湖上杂诗”是袁枚在游历湖泊时的即兴创作,体现了他对自然和历史的感慨,结合了对当时社会状况的评价。通过对比历史人物,袁枚表达了对领导才能和治国理政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高耸的凤岭作为背景,展现了雄伟的武台,象征着力量与威严。首句描绘出自然的壮丽景色,给人一种气吞山河的感觉。接着,诗人通过“排衙石上大风来”这一描写,将自然力量与人文环境结合,暗示着风的到来不仅仅是自然现象,也可能是政治风云变幻的象征。

在后两句中,诗人引入了历史人物的对比,钱王以其英武而被赞誉,而康王则显得虚弱无力。两者的比较,反映出在同一片江山之下,不同的领导者有着不同的治国能力。作者通过这种对比,传达了对领导才能的思考,表现出对历史的反思,同时也对现实的隐喻。

整首诗结构紧凑,意象鲜明,语言简练而富有力量,展现了袁枚的深厚文采与对社会、历史的独到见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凤岭高登演武台:开篇设景,描绘高耸的凤岭和演武的高台,象征着威严和力量。
  • 排衙石上大风来:自然的力量与政治环境相结合,暗示着变化的来临。
  • 钱王英武康王弱:对比两位历史人物,突显不同的领导才能。
  • 一样江山两样才:同样的国家背景下,由于领导能力的差异,国家的命运也有所不同。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钱王与康王的对比,突显出不同的人物特质。
  • 象征:凤岭、武台象征着力量与威严。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比较,探讨了领导才能的重要性,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治理的深刻思考,反映出在同样的环境下,人才能够影响历史的走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凤岭:象征着高贵与权力。
  • 演武台:象征着军事力量与领导地位。
  • 大风:象征着变化与动荡。

这些意象通过诗人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深刻揭示了历史与现实的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凤岭”象征着什么?

    • A. 自然美景
    • B. 权力与尊贵
    • C. 战争的开始
  2. 诗中对比的两位王是谁?

    • A. 钱王与康王
    • B. 汉王与唐王
    • C. 明王与清王
  3. 诗中提到的“演武台”主要用于什么目的?

    • A. 农业
    • B. 武术演练
    • C. 文人聚会

答案:

  1. B. 权力与尊贵
  2. A. 钱王与康王
  3. B. 武术演练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登高》相比,袁枚的这首诗更注重对历史和领导才能的探讨,而杜甫则更侧重于个人的情感与自然的沉思。两首诗虽有不同的侧重,但都展现了作者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反思。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袁枚《随园诗话》
  • 《清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