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兰 清明作四首 其四》
时间: 2025-05-22 18:02:0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怆然吊子,客里招魂无有地。
有泪能挥,挥向坟前万里归。
他年吊我,墓上谁来烧纸火?
不必伤悲,酹我三盅遂可回。
白话文翻译
诗人在异乡哀伤地祭奠已故的亲人,却发现找不到合适的地方来招魂。即便流下眼泪,也只能把它挥洒在远方的坟前。他年若有人为我祭奠,谁又会在我的墓前烧纸钱呢?不必过于悲伤,倒不如给我三盅酒,让我在酒中回归。
注释
- 怆然:悲伤,哀怨的样子。
- 吊子:指吊唁的人。
- 招魂:指祭奠时召唤亡灵的仪式。
- 有泪能挥:流泪可以挥洒。
- 烧纸火:烧纸钱、纸衣等物品以祭奠亡者的传统习俗。
- 酹:洒酒祭奠。
典故解析
- 招魂:古代祭祀时常用的方式,意在与已故的亲人沟通,表达怀念之情。
- 烧纸火:传统文化中对亡者的祭奠方式,象征着对逝者的怀念与尊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卢青山,现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的交织。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清明节前后,正值春季,是缅怀故人的时刻。诗人通过对祭奠的反思,表达了对生死和记忆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在这首诗中,卢青山通过简单而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与对生死的思考。首句“怆然吊子”直接切入主题,表达了诗人作为祭奠者内心的悲伤与孤独。接下来的“客里招魂无有地”则暗示了身在异乡的无奈,尽管有泪水流出,却无处可寄托,这种情感的孤独感在现代社会中尤为常见。
“他年吊我,墓上谁来烧纸火?”这一句则引发了对未来的思考,诗人不仅关心自己对逝者的缅怀,也质疑未来是否还有人会记得自己。最后一句“不必伤悲,酹我三盅遂可回”,更是以酒代祭,表达了一种对生死的豁达态度,似乎在说,生命的轮回与纪念并不需要沉重,反而可以通过简单的酒祭来完成。
整首诗在情感上展现了哀伤与释然的交织,既有对逝去生命的追忆,也有对生者生存意义的反思,体现出诗人对生命的独特理解和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怆然吊子”:悲伤地为故人哀悼。
- “客里招魂无有地”:在异乡找不到合适的地方来祭奠。
- “有泪能挥,挥向坟前万里归”:泪水只能寄托在远方的坟墓上。
- “他年吊我,墓上谁来烧纸火?”:未来谁来为我祭奠?
- “不必伤悲,酹我三盅遂可回”:不必过于悲伤,三盅酒可以让我回归。
-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酹我三盅”暗示酒的祭奠功能。
- 对比:生者与逝者的对比,体现出生命的脆弱与珍贵。
-
主题思想:整首诗探讨了生死、记忆与祭奠的主题,表现出对逝者的怀念,同时对生命的从容态度。
意象分析
- 泪水:象征着对逝者的怀念与悲伤。
- 坟墓:代表着死亡与过去。
- 酒:象征着生活与纪念,酒的洒落也象征着对生命的尊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在哪个节日写下此诗? A. 中秋节
B. 清明节
C. 春节
D. 元宵节 -
诗中提到的“烧纸火”主要用于什么目的? A. 祭奠亡者
B. 庆祝节日
C. 祈求平安
D. 祝贺生辰 -
“他年吊我,墓上谁来烧纸火?”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思考? A. 未来的生活
B. 自己的死亡
C. 逝者的孤独
D. 亲人的关心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琵琶行》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现了对故国的思念和人生的无奈,虽然风格不同,但都展现了深邃的人生哲理和情感。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现代诗歌的语言艺术》
- 《清明节的文化内涵与习俗》
以上内容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卢青山的《减兰 清明作四首 其四》的深刻意蕴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