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安秋日》

时间: 2024-09-19 21:56:20

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晚霁江天好,分明愁杀人。

卷云山角戢,碎石水磷磷。

世业事黄老,妙年孤隐沦。

归欤卧沧海,何物贵吾身。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始安秋日
宋之问 〔唐代〕

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晚霁江天好,分明愁杀人。
卷云山角戢,碎石水磷磷。
世业事黄老,妙年孤隐沦。
归欤卧沧海,何物贵吾身。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桂林秋天的景色与洛阳春天的美丽形成鲜明对比。晚上的雨后,江面与天空都显得格外美好,但诗人心中却充满了忧愁。山间的卷云如同隐藏在角落里,碎石在水中闪烁着微光。世事如同黄老之道,诗人感到孤独而无所依托。归去还是在沧海中安卧,究竟有什么能珍视我的生命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桂林:指桂林,山水名城,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著称。
  • 洛阳:古都,春天的景色美丽。
  • 晚霁:指傍晚时分的雨后天气,清新明净。
  • 分明:清晰可见。
  • 愁杀人:愁苦得令人窒息。
  • 卷云:形状如卷的云,常用于描绘天空的变化。
  • 磷磷:形容水中光亮闪烁的样子。
  • 世业:世俗的事业或世事。
  • 黄老:指道家思想,以黄帝和老子为代表。
  • 妙年:美好的年华。
  • 孤隐:孤独隐居。
  • 沧海:指大海,常象征宽广或未知。

典故解析

  • 黄老之道:源于道教,强调自然和无为而治,与诗人对世事的看法相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宋之问,唐代诗人,以其清丽的诗风和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始安秋日》创作于诗人游历桂林期间,反映了他在美丽自然景色中的孤独与思考,表达了对世事的无奈和对个人命运的思索。


诗歌鉴赏

《始安秋日》是一首典型的抒情诗,诗人通过对桂林秋日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忧愁。首联的“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将桂林的美丽景色与洛阳的春天相提并论,展现出自然界的和谐美。然而,随着诗歌的推进,诗人却在美景中感到愁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尤其是“晚霁江天好,分明愁杀人”一句,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在美好环境中的愁苦感受,令人动容。

后两联更进一步,诗人提到“世业事黄老”,暗示对世俗名利的失望与对道家思想的向往;“妙年孤隐沦”,则表现了对美好时光的惋惜与孤独的感慨。最后的“归欤卧沧海,何物贵吾身”更是将诗人的思考推向了哲学的高度,反映了他对生命意义的反思。这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与个人情感的交融,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也使读者在感受美的同时,思考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描绘桂林的独特风光,表达秋天的美好与洛阳春天的相似。
  2. 晚霁江天好,分明愁杀人:虽然天气晴朗,诗人却因内心的愁苦而感到压抑。
  3. 卷云山角戢,碎石水磷磷:描绘山间的云朵和水面上闪烁的光点,增加了诗的意象美。
  4. 世业事黄老,妙年孤隐沦:反映对世俗事业的失望与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5. 归欤卧沧海,何物贵吾身:质疑生命的价值,表达对归属与存在的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将桂林的秋与洛阳的春进行比较,增强了景色的对比效果。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人性,使景色更加生动。
  • 对仗:如“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中,形成工整的对仗句式。

主题思想

整首诗展现了诗人在美丽的自然中感受到的孤独与无奈,反映了对世事的思考与生命的哲学探讨,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桂林:象征自然美。
  • 秋、春:象征时节的更迭与生命的循环。
  • 江天:代表自然景观的广阔与宁静。
  • 卷云、碎石:象征自然的变化与生命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桂林”是指哪个地方?

    • A. 一座城市
    • B. 一种花
    • C. 一种天气
  2. 诗人对世俗事业的态度是?

    • A. 热爱
    • B. 失望
    • C. 无所谓
  3. “何物贵吾身”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思考?

    • A. 财富
    • B. 生命的价值
    • C. 自然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景色,但更强调宁静与和谐,与《始安秋日》的孤独感形成对比。
  • 《月夜忆舍弟》:在美好的自然中,表现出对亲人的思念,与《始安秋日》的内心挣扎形成呼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及其后继影响研究》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