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巍然山势号娥眉,
胜概天生景物奇。
花木芳菲三月节,
烟霞缭绕九秋时。
前山寺毁无佳趣,
落日岩空有断碑。
几度凭高成独眺,
长歌一曲起遐思。
白话文翻译:
这巍峨的山峦被称作娥眉,
自然而然地展现出奇特的风光。
三月时节花木繁盛,
秋天时烟霞弥漫四周。
前面的寺庙已毁,没有了美好的趣味,
落日时分岩石空空荡荡,只剩下断裂的碑石。
我几次在高处眺望,
不禁高歌一曲,引发无尽的遐思。
注释:
- 娥眉:指形状像眉毛的山,常用于形容美丽的山形。
- 巍然:形容山势雄伟、挺拔。
- 芳菲:指花木的芬芳和繁盛。
- 烟霞:指自然景象中的云雾和霞光。
- 断碑:指破损的碑石,暗示着历史的沧桑。
- 独眺:独自远眺,表达孤独的情感。
典故解析:
“娥眉”常用于形容山的优美,传说中常与美丽的女子相联系,体现出自然的美。诗中提到的“前山寺”,可能暗示着历史的变迁与沧桑感,反映出人类与自然、历史之间的关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温裕是明代的一位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山水诗著称。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观,表达对山水的热爱与思考,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温裕游历娥眉山时写成,表达了他对这座山的赞美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思考。明代社会动荡,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寄托了个人情感和对历史的感慨。
诗歌鉴赏:
《娥眉山》这首诗从巍峨的山势入手,展现了娥眉山的雄伟与风光,描绘了春天的花木繁盛与秋天的烟霞缭绕,展现出自然的美丽和变化。诗中提到的“前山寺毁无佳趣”一语,隐含了对历史的反思,诗人通过对破败寺庙的描写,流露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最后几句表达了诗人站在高处眺望的孤独感,伴随着长歌一曲,发人深思,激发了无限的遐思。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描写中,蕴含着深刻的情感与哲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巍然山势号娥眉”:大山巍峨,形似美丽的眉毛,称之为娥眉。
- “胜概天生景物奇”:这山的奇特景观是自然造化的结果。
- “花木芳菲三月节”:在三月的节日里,花草树木正盛开,芬芳四溢。
- “烟霞缭绕九秋时”:到了九月,山中烟雾和霞光环绕,景色迷人。
- “前山寺毁无佳趣”:前面的寺庙已经破败,再也没有当年的美好。
- “落日岩空有断碑”:夕阳西下,岩石间只剩破碎的碑石,显得孤寂。
- “几度凭高成独眺”:我站在高处,独自眺望,思绪万千。
- “长歌一曲起遐思”:不禁高歌,思绪飞扬,感慨万千。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比作“娥眉”,形象生动。
- 对仗:如“花木芳菲”和“烟霞缭绕”,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 拟人:山势和景物被赋予了生命,展现出自然的灵动。
-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歌颂自然之美,并表达对历史沧桑的感慨。通过描绘娥眉山的壮丽景色,诗人传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事无常的思考。
意象分析:
- 娥眉山:象征着自然之美与人类情感的寄托。
- 花木:代表生命的繁盛与美好。
- 烟霞:象征着神秘与梦幻的境界。
- 断碑:暗示着历史的沧桑与人类的脆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巍然山势号娥眉”中的“娥眉”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花
- B. 一座山
- C. 一位女子
- D. 一种动物
-
诗中提到的“前山寺毁无佳趣”反映了什么情感?
- A. 对繁荣的向往
- B. 对历史的怀念
- C. 对生活的满意
- D. 对自然的热爱
-
诗中“长歌一曲起遐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绝望
- B. 孤独与遐思
- C. 快乐
- D. 愤怒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望庐山瀑布》李白
- 《登高》杜甫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诗词对比:
-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观,表现出对山水的赞美,但更多地强调了气势磅礴的瞬间。
- 杜甫的《登高》则蕴含了对历史的沉重感,与温裕的思考相呼应,但情感基调更加沉痛。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的山水情怀》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
- 《山水诗的美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