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韩祠三首
作者: 刘克庄
一宵丑类徒南溟,靡待仙官敕六丁。
宗闵与绅空并世,可怜不似鳄鱼灵。
白话文翻译:
一夜之间,丑陋的事物仿佛只是在南海中游荡,不再期待仙官的召唤;
宗闵和绅士们在这个空虚的世界里同处一世,令人怜惜,他们却没有像鳄鱼那样的灵动。
注释:
- 丑类:指丑陋的事物或人。
- 南溟:指南海,古代传说中常被描述为神秘而危险的地方。
- 靡待:不再期待。
- 仙官:神仙的官职,指那些可以下达命令的仙人。
- 敕:命令、诏令。
- 六丁:道教中指六位天神,具有强大法力。
- 宗闵:宗闵即宗闵帝,历史上指代某些不受重视的人。
- 绅:指士绅、文人,即社会上层人士。
- 可怜:令人悲哀、可惜。
- 鳄鱼灵:指鳄鱼的灵活与生动,暗示某种生存能力。
典故解析:
本诗中提到的“南溟”与“仙官”,在道教文化中常常象征着神秘与超脱,反映出诗人对于现实的失望和对理想的渴望。宗闵与绅的结合则暗示了当时社会对名望与地位的追求,却又反映出他们在纷繁世事中所遭遇的无能为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梦阮,号少白,宋代诗人,擅长古风、词,尤其以豪放激昂的豪放派诗风著称。他的诗歌常反映出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创作背景:
《韩祠三首》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民生困苦的时期。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反映出当时知识分子对政治黑暗的无奈与反思。
诗歌鉴赏:
本诗开头通过“丑类徒南溟”的描写,传达了一种对世事的无奈感。南海的形象不仅传递出一种深邃的孤独感,更象征着那些丑陋现象的无处遁形。接着,诗人提到“靡待仙官敕六丁”,表现出对超脱与神性的渴望,但现实却是无法得到这些超然的庇佑。在接下来的两句中,诗人用“宗闵与绅空并世”来强调当时社会士人之间的无奈与空虚,最终以“可怜不似鳄鱼灵”收尾,表明对于生存能力的羡慕与惋惜。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揭示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挣扎,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宵丑类徒南溟”:一夜之间,丑陋的事物在南海中显得游荡而无所归属,表现出一种对社会丑态的无奈。
- “靡待仙官敕六丁”:不再期待神仙的召唤,表达了对理想的失望与无助。
- “宗闵与绅空并世”:宗闵与士绅同处于这个空虚的世界,暗示出社会的平庸与乏味。
- “可怜不似鳄鱼灵”:对比鳄鱼的灵动,表达了对生存能力的羡慕以及对现状的哀伤。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丑类比作在南海中游荡的生物,增加了诗的神秘感。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深切反思,展示了他对社会丑态的不满和对超脱境界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南溟:象征深邃与神秘,表现出一种孤独感。
- 仙官:代表理想与超脱,反映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鳄鱼灵:象征生存能力与灵活性,暗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羡慕。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一宵丑类徒南溟”中的“丑类”指什么? A. 美丽的事物
B. 丑陋的事物
C. 神仙
D. 鳄鱼 -
诗中提到的“六丁”指的是哪一类人物? A. 普通百姓
B. 天神
C. 文人
D. 商人 -
诗歌的主题主要是: A. 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B. 对社会现状的批判
C. 对自然的描写
D. 对战争的反思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的名作,反映了对故乡的思念,展现了个体情感。
- 《早发白帝城》:王之涣的作品,描绘了自然景色与人情的交融。
诗词对比:
- 李白与刘克庄:李白的诗歌多涉及豪放与个体情感,而刘克庄则更多关注社会现实与人文关怀,两者在表达手法和情感基调上有显著差异。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刘克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