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蓦山溪(端午有怀新淦)》
时间: 2025-01-11 21:49:1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蓦山溪(端午有怀新淦)
作者:杨无咎
去年今日,踪迹留金水。
乘兴挈朋侪,游赏遍南峰佳致。
崇仙岸左,争看竞龙舟,
人汹汹,鼓冬冬,不觉金乌坠。
而今寂寞,独处山林里。
欲去恨无因,奈阻隔川途百里。
香蒲角黍,对暑悄无言,
梅雨细,麦风轻,怅望空垂泪。
白话文翻译
去年今天,我的足迹依然留在金水江边。
兴致勃勃地带着朋友们,游玩欣赏南峰的美丽风景。
在崇仙岸的左侧,大家争相观看龙舟比赛,
人声鼎沸,鼓声震天,不知不觉太阳就要落下了。
而如今却是寂寞,我独自在山林中。
想要出门却无从前往,阻隔着我的是百里之遥的川途。
香蒲和角黍,面对炎热的夏季默默无言,
细细的梅雨,轻轻的麦风,让我怅然若失,不禁泪流满面。
注释
- 金水:指金水江,古时的水名,常用作地名。
- 崇仙岸:意指高雅的岸边,可能是指某个风景名胜。
- 龙舟:端午节的传统活动,象征着节日的热闹。
- 金乌:古代对太阳的称呼,金色的乌鸦,象征日落。
- 香蒲:一种水生植物,常用作夏季的象征。
- 角黍:指用来包粽子的玉米,端午节的象征食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无咎,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语言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生活情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端午节,表达了诗人对往日欢乐时光的怀念和对现状的感伤。诗中反映出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与对友人的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蓦山溪》通过回忆和现实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端午节团聚欢乐时光的深切怀念。开头两句以时间为线索,将读者带入去年的端午节,诗人与朋友们在金水江边游玩,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好与节日的热闹。接着,诗人描述了人们争相观看龙舟比赛的热烈场面,鼓声响亮,画面生动而热闹。
然而,随着“而今寂寞”的转折,诗歌的情感基调急转直下,诗人独自一人身处山林,感受到强烈的孤独与失落。欲去的心情被百里阻隔的川途所困,表达了对自由与团聚的渴望。结尾部分,诗人通过香蒲、角黍等意象,展现了夏季的宁静与对往日欢愉的对比,内心的惆怅愈加明显,泪水也不禁流下。
整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结合了自然景色与节日习俗,展现了浓厚的乡愁与人生哲思。通过对比手法,增强了情感的冲突,使得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感受到那份孤独与思念的苦楚。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去年今日,踪迹留金水。”:指一年前的今天,诗人与友人曾在金水江边留下足迹。
- “乘兴挈朋侪,游赏遍南峰佳致。”:兴致勃勃地带着朋友们游览南峰的美景,尽情享受。
- “崇仙岸左,争看竞龙舟,人汹汹,鼓冬冬,不觉金乌坠。”:描绘了龙舟比赛的热烈场面,展现了节日的热闹与欢乐。
- “而今寂寞,独处山林里。”:对比过去的欢乐,现如今的孤独。
- “欲去恨无因,奈阻隔川途百里。”:想要离开却因远途而无法成行,表现了无奈。
- “香蒲角黍,对暑悄无言。”:夏日中的宁静,无言的对比加深了孤独感。
- “梅雨细,麦风轻,怅望空垂泪。”: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内心的惆怅与思念。
-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对比过去的热闹与现在的孤独,增强了情感的冲突。
- 意象:使用香蒲、角黍等意象,营造出夏日的氛围,同时暗含思乡之情。
- 拟人:将自然现象与情感结合,增加了诗的情感深度。
-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当前孤独状态的感慨,表达了人生无常与珍惜友谊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 金水:象征过去的美好时光与欢乐的聚会。
- 龙舟:代表节日的热闹与团聚。
- 香蒲:象征夏季的宁静与孤独。
- 梅雨:细雨象征忧伤的情感。
- 麦风:轻风则隐喻着柔和的思念与回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此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杨无咎
C) 杜甫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哪个?
A) 中秋节
B) 端午节
C) 春节
D) 冬至 -
通过对比,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高兴
B) 愤怒
C) 孤独与怀念
D) 满足
答案:
- B) 杨无咎
- B) 端午节
- C) 孤独与怀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表达对国家的忧虑与个人的孤独。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思乡之情。
诗词对比:
- 杨无咎的《蓦山溪》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两者都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但《蓦山溪》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流露,而《赋得古原草送别》则更多地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生的哲学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收录了杨无咎及其 contemporaries 的诗作。
- 《诗词鉴赏》:相关的诗词分析与背景介绍。
- 《古诗词解析》:提供古诗词的详细解析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