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歌子》

时间: 2025-01-11 23:50:42

彩缕牵肠断,明珠暗滴圆。

从头颗颗手亲穿。

寄与仙卿同结、此生缘。

和串拢瑜臂,连云坠雪肩。

循环密数对沈烟。

似我真情不断、永相联。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歌子
作者: 杨无咎 〔宋代〕
彩缕牵肠断,明珠暗滴圆。
从头颗颗手亲穿。
寄与仙卿同结此生缘。
和串拢瑜臂,连云坠雪肩。
循环密数对沈烟。
似我真情不断永相联。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爱人的深切思念与情感的缠绵。诗的开始提到“彩缕牵肠断”,暗示心中情愫如彩缕般纠缠不清,难以割舍;接着“明珠暗滴圆”则表现出对爱人美好形象的思念。接下来的句子“从头颗颗手亲穿”表达了诗人期望亲密相连的愿望,愿意将这份情感寄托于爱人与仙女般的存在之间,盼望能与之共享今生缘分。

后面的句子“和串拢瑜臂,连云坠雪肩”通过精致的意象描绘出爱人的美丽与优雅,瑜和雪都象征着珍贵与洁白,显示出诗人对其爱慕之情。最后的“循环密数对沈烟”,则是对两人情感的深刻描述,感情如烟似雾,环环相扣,难以分离,“似我真情不断永相联”则表明了诗人对永恒爱情的渴望与信念。

注释:

  • 彩缕: 指彩色的丝线,形容感情的复杂缠绕。
  • 明珠: 比喻美好而珍贵的事物,常用来形容爱人的美丽。
  • 亲穿: 手工穿制,暗指亲手缝制的情感寄托。
  • 仙卿: 这里指理想中的美好伴侣,带有神秘色彩。
  • 瑜臂: 瑜指美玉,形容优雅的手臂。
  • 沈烟: 烟雾弥漫,象征着缠绵和模糊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无咎,字子晦,号天池,生活在宋代,是著名的词人和诗人。他的作品多以清丽脱俗、情感细腻著称,常常以女性的视角书写爱情与思念。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经济繁荣与文化发展,士人对情感的表达愈加细腻和丰富。杨无咎以其独特的视角,深入挖掘了爱情的内涵,成为了那个时代词人中不可忽视的一员。

诗歌鉴赏:

这首《南歌子》以细腻的情感和精致的意象著称,充分展现了杨无咎对爱情的深刻理解和感悟。诗的开头通过“彩缕牵肠断”直接表达了情感的纠结与难舍,营造出一种伤感的氛围。接下来的“明珠暗滴圆”则以明珠的美丽与珍贵来象征爱人的形象,使整个作品的情感更加浓烈。

诗中对意象的运用也值得注意。比如“瑜臂”和“雪肩”,不仅形象生动地描绘了爱人的美丽,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心中对这份爱情的珍惜和向往。此外,诗人在结尾处“似我真情不断永相联”的表达,体现了对永恒爱情的渴望,这种真挚的情感让人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共鸣。

整首诗在情感上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既有对爱的深切思念,也有对美好未来的憧憬。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南歌子》成为一首耐人寻味的佳作,值得反复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彩缕牵肠断:用彩色丝线比喻情感的纠缠与难断,体现思念之深。
  2. 明珠暗滴圆:明珠象征美好与珍贵,反映出对爱人的向往与怀念。
  3. 从头颗颗手亲穿:用亲手穿制的方式表达对爱的细致与珍惜。
  4. 寄与仙卿同结此生缘:愿意将情感寄托在理想伴侣身上,表明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5. 和串拢瑜臂,连云坠雪肩:形象描绘爱人的优雅与美丽,营造出浪漫氛围。
  6. 循环密数对沈烟:情感如烟雾般缠绵,表达了复杂而深刻的感情。
  7. 似我真情不断永相联:表达了对爱情长久的期盼与信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情感比作彩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情感的复杂。
  • 拟人:通过意象描绘赋予了无形的情感以具体的形态。
  • 对仗:诗句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使得诗歌韵律感十足。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爱情的深切思念与不变的信念,体现了作者对理想爱情的追求与向往。通过细腻的意象与情感的交织,诗人展现了对美好爱情的热烈渴望与永恒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彩缕:象征情感的复杂与缠绵。
  • 明珠:代表珍贵、美好的爱情。
  • 瑜臂:象征优雅与美丽,体现对爱人的赞美。
  • 沈烟:隐喻爱情的缠绵与难以捉摸,赋予情感以神秘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彩缕牵肠断”中“彩缕”象征什么?

    • A. 美好的爱情
    • B. 情感的复杂
    • C. 友情的牵挂
  2. “明珠暗滴圆”中的“明珠”主要指:

    • A. 一种珠宝
    • B. 爱人的美丽
    • C. 一种情感
  3. 诗中提到的“雪肩”主要用来形容:

    • A. 一种美丽的景象
    • B. 爱人的优雅
    • C. 雪的颜色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柳永的《雨霖铃》

诗词对比:

  • 杨无咎《南歌子》与李清照《如梦令》
    • 两首诗都表达了对爱情的深切思念,但杨无咎更侧重于情感的缠绵与细腻,而李清照则更加注重情感的直接与深刻。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杨无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