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刘连江之官》

时间: 2025-01-29 03:51:35

旧祝土风淳,今闻未易驯。

势侵官府弱,税去县衙贫。

襥印辞州远,开轩与海邻。

中朝峨豸者,多用满归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刘连江之官
作者: 刘克庄 〔宋代〕

旧祝土风淳,今闻未易驯。
势侵官府弱,税去县衙贫。
襥印辞州远,开轩与海邻。
中朝峨豸者,多用满归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刘连江即将赴任的祝福,同时也反映了对地方风俗的关心与对官府现状的担忧。诗中提到,过去的乡土风俗淳朴,如今却难以驾驭。官府的权威被侵蚀,税收使县衙变得贫困。临别之际,作者希望他在远行的州府能保持与海洋的联系。在朝廷中,那些高官显贵,多数是从满族归来的。

注释:

  • 旧祝:指过去的祝愿或风俗。
  • 土风淳:指乡土的风俗淳朴。
  • :驯服、管理。
  • 势侵官府弱:指外势力对官府的侵蚀,导致其权威减弱。
  • 襥印:指官印。
  • 辞州远:离开州府,前往远处。
  • 开轩与海邻:开窗户与海相邻,象征着远方的联系。
  • 中朝峨豸者:指朝廷中地位显赫的人。
  • 满归人:指满族人,特指那些回归朝廷的官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克庄,宋代著名诗人,字景文,号白石,晚号白石道人。他以诗词见长,作品广泛,风格多样,强调自然与人文的结合。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刘连江即将赴任之际,表达了对他未来工作的祝福,同时也隐含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忧虑。这一时期,地方官府的权威受到挑战,经济状况不佳,诗人通过诗歌抒发了对故土和官场的深刻感受。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结构上采用了四言的形式,言简意赅,富有韵律感。诗的前两句“旧祝土风淳,今闻未易驯”直接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现代风俗变迁的感慨。诗人在描绘乡土风情的同时,隐含了对当今社会的批判,强调了官府与民众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张,暗示了社会的不安定。

后两句“襥印辞州远,开轩与海邻”则展现了诗人对刘连江即将离去的祝福,期望他能在新的职务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并与更广阔的世界接轨。最后一句提到的“中朝峨豸者”,则让人联想到当时社会中的权贵与普通民众之间的对立,诗人用以警示即将上任的官员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勿忘民间疾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旧祝土风淳:回忆过去的美好乡土风俗。
  2. 今闻未易驯:如今的风俗变得难以驾驭,暗示社会风气的变化。
  3. 势侵官府弱:外部势力的侵蚀,使得官府的权威减弱。
  4. 税去县衙贫:税收的增加导致地方衙门的贫困,反映了当时的经济困境。
  5. 襥印辞州远:告别州府,踏上远行之路,带着官印。
  6. 开轩与海邻:开窗观海,象征着新的视野与未来的希望。
  7. 中朝峨豸者:指朝廷中显贵,提醒官员应当警惕权力的腐化。
  8. 多用满归人:很多高官是满族回归者,反映了当时政治生态的复杂性。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在句式上对仗工整,增强了整体的节奏感。
  • 比喻:用“开轩与海邻”比喻希望与未来的连接,富有诗意。

主题思想: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故乡风俗的怀念、对官场现状的反思,以及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的深思与对友人的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土风:象征着乡土情怀与传统文化。
  • 官府:代表着当时的政治权力与社会结构。
  • :象征着广阔的未来与希望。
  • 满归人:象征着政治上的依附与权力的转换。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土风淳”,意指什么?
    A. 乡土风俗淳朴
    B. 官府的权威
    C. 海洋的广阔

  2. 诗人对刘连江的祝福主要体现在诗的哪一句中?
    A. 旧祝土风淳
    B. 开轩与海邻
    C. 多用满归人

  3. 诗中提及的“势侵官府弱”主要反映了什么问题?
    A. 官府的强大
    B. 外部压力与内部困境
    C. 民众的富裕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之涣《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刘克庄的《送刘连江之官》同样表现了对社会现状的思考,杜甫更多地关注战争对国家的影响,而刘克庄则聚焦于地方官府的困境和官员的责任。两者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表现形式和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刘克庄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