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马相士二首》

时间: 2025-04-29 04:32:28

妪貌何妨至辅臣,猴形亦有上麒麟。

伏波眉目空如画,不是云台剑佩人。

意思解释

赠马相士二首

作者: 刘克庄 〔宋代〕

原文展示:

妪貌何妨至辅臣,猴形亦有上麒麟。
伏波眉目空如画,不是云台剑佩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一个年迈的女人的外貌如何妨碍她成为辅佐大臣的角色呢?即使像猴子一样形状的人,也能有如麒麟般的杰出表现。伏波的眉眼虽美如画,却不是那种佩戴云台剑的人。

注释:

  • :老妇人,年迈的女性。
  • 猴形:比喻身材或形态像猴子,形容外貌不佳。
  • 麒麟:古代传说中的神兽,象征吉祥和出众的才能。
  • 伏波:指历史人物,代表英俊的外表或才华。
  • 云台剑:传说中名剑,象征英雄豪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克庄(1187-1269),字伯琮,号东海,宋代诗人。其诗风清新俊逸,擅长描绘自然,情感细腻,尤其在词和诗的创作上有很高的艺术造诣。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不安的时期,诗人以幽默的方式表达对外貌与能力关系的思考,反映了当时对人才选拔的看法。

诗歌鉴赏:

《赠马相士二首》是一首充满智慧的诗作,借助对比手法,强调内在才华与外在形象之间的关系。诗中的“妪貌”与“猴形”引人深思,是否外貌真的能够决定一个人的价值和能力?刘克庄在这首诗中通过生动的比喻,揭示了社会对于外貌的偏见,强调了真正的才能与品质才是一个人最重要的标志。诗中的“伏波眉目空如画”更是将美与才华结合在一起,表现出一种对理想人才的追求与渴望。

整首诗充满了讽刺和幽默,诗人用轻松的语气表达了对外貌与才能关系的深刻见解,反映了他对社会现象的敏锐观察和独到思考。同时,诗人也在无形中提升了对内在品质的重视,鼓励人们关注自身的修养与才华,而非仅仅停留在表面的评价。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妪貌何妨至辅臣,猴形亦有上麒麟”:诗人以“妪”与“猴”作为外貌的象征,质疑外貌是否真的能妨碍一个人达到高位,暗示即便外表不佳,仍可出众。
    • 第二联“伏波眉目空如画,不是云台剑佩人”:描绘了理想化的英雄形象,却指出即使外表俊美,也不一定能够成为真正的英雄,强调内在才华的重要性。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妪貌”、“猴形”比作外貌,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外貌与能力的矛盾。
    • 对仗:诗中上下联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外貌与内在才华的关系,倡导人们重视内在的修养与能力,而非仅仅依赖于外表的吸引力。

意象分析:

  • :象征年长与经验。
  • 猴形:代表外貌的丑陋与社会的偏见。
  • 麒麟:象征才华与非凡的能力。
  • 伏波云台剑:代表理想化的英雄形象,强调真正的英雄应具备内在的品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妪”指的是:

    • A. 年轻女子
    • B. 年迈女性
    • C. 男性
    • D. 神仙
  2. “猴形”在诗中象征:

    • A. 优雅
    • B. 外貌丑陋
    • C. 富贵
    • D. 英俊
  3. 诗中提到的“云台剑”象征:

    • A. 财富
    • B. 英雄豪杰
    • C. 美丽
    • D. 平凡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比较刘克庄与杜甫在外貌与能力关系的探讨,刘克庄更侧重于幽默与讽刺,而杜甫则多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怀和悲悯。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