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影摇红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1-11 01:22:56

好梦如烟,推枕懒,似未忘、嫣然语。

窥窗灯影淡如无,寂寞凉无主。

唯有伤心春雨,到更阑、淅声似诉。

哀情谁听?

唤起愁人,摇惊冷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烛影摇红二首 其二
作者:卢青山

好梦如烟,推枕懒,似未忘嫣然语。
窥窗灯影淡如无,寂寞凉无主。
唯有伤心春雨,到更阑淅声似诉。
哀情谁听?唤起愁人,摇惊冷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梦中醒来,懒散地推开枕头,似乎还未忘记与爱人温柔的低语。透过窗户看去,灯光显得微弱而模糊,内心感到一片寂寞和凉意,似乎无人可以倾诉。唯有春雨轻轻洒落,伴随着夜深人静时的细声,仿佛在诉说着内心的伤感。可悲的是,这些哀伤的情感又有谁来倾听?最终,只能唤起那些忧愁的人们,惊动了那冷漠的树影。

注释:

  • 好梦如烟:形容美好的梦境像烟雾一样虚幻。
  • 推枕懒:指懒散地推开枕头,暗示不愿起床。
  • 嫣然语:指温柔而甜美的言语。
  • 灯影淡如无:形容灯光微弱,几乎看不见。
  • 寂寞凉无主:内心感到孤独和冷清,无人可以依靠。
  • 伤心春雨:春天的雨带来伤感的情绪。
  • 更阑:夜深时分。
  • 淅声似诉:细雨声如同在倾诉。
  • 摇惊冷树:惊动了寂静的树影,意指内心的忧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卢青山,现代诗人,以其细腻而深情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人内心的孤独、失落与对往昔的怀念,常常融入自然景象,以映衬情感的深邃。

创作背景:

这首诗产生在当代都市生活的背景下,反映了现代人在快节奏生活中的孤独感与情感的细腻。诗人通过对春雨和夜深景象的描绘,表达内心的情感波动与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歌鉴赏:

《烛影摇红二首 其二》通过细腻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伤感。开头两句以“好梦如烟”引入,瞬间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氛围,仿佛梦境与现实交织,难以分辨。诗人在推开枕头时,似乎不仅仅是在起床,更像是在告别一个美好的梦。接着,诗人窥窗而望,灯光的微弱与寂寞的感觉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出内心的冷清与孤独。

“唯有伤心春雨”的描写,更是将这种孤独加深。春雨原本是生命的象征,但在这里却成了伤感的寄托,细腻的雨声似乎在诉说着难以言表的情感。夜深人静时,谁又能倾听这些微弱的呼声呢?通过“唤起愁人,摇惊冷树”的意象,诗人将自己内心的痛楚与自然界紧密联系在一起,冷树的摇动既是对内心愁苦的映射,也暗示了对生活的无奈。

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使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与拟人,使得情感更为真切与深刻。无论是梦境的消逝,还是春雨的呢喃,这些都共同构成了诗人孤独而伤感的情感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好梦如烟,推枕懒,似未忘嫣然语。
    此句通过“好梦如烟”传达梦境的虚幻与短暂,接着描述了推开枕头的懒散,说明诗人不愿离开梦中美好的回忆。

  • 窥窗灯影淡如无,寂寞凉无主。
    描绘了窗外微弱的灯光,象征着孤独感,内心的凉意与无主之感愈发明显。

  • 唯有伤心春雨,到更阑淅声似诉。
    春雨的细声如同在倾诉心中的伤感,夜深时分的雨声显得格外动人。

  • 哀情谁听?唤起愁人,摇惊冷树。
    最后两句表达了对倾诉对象的渴望与内心的无奈,冷树的摇动则是对内心情感的呼应。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好梦如烟”,形象地表现梦境的虚幻。
  • 拟人:将春雨拟人化,赋予其倾诉的能力,增强情感的传达。
  • 对仗:如“寂寞凉无主”,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梦境、孤独和自然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表现了现代人对情感的渴望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美好与渴望。
  • 灯影:象征孤独与微弱的希望。
  • 春雨:象征生命与伤感的情感交织。
  • 冷树:象征内心的孤寂与无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好梦如烟”表达了什么含义? A. 梦境短暂
    B. 梦境真实
    C. 梦境无趣

  2. “唯有伤心春雨”中的“伤心”指的是什么? A. 春雨美丽
    B. 春雨带来伤感
    C. 春雨无情

  3. 诗的情感基调是怎样的? A. 欢乐
    B. 孤独与伤感
    C. 热情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秋夕》 杜甫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卢青山的诗歌更为细腻,情感更加复杂,而李白则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情感直接而深刻。

参考资料:

  • 《现代诗歌大观》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诗词的语言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