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天乐九首 其三》
时间: 2025-01-11 07:47:1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湿云初放红楼晓,丝丝雨残犹陨。
淡写山眉,轻笼日脚,笑我清游无分。
余寒尚紧,恁绕过春分,海棠吹尽。
忽忆苏堤,香泥多少袜尘印。
闲愁几番自遣,一鸠啼午寂,难寄芳讯。
小市评花,幽坊换酒,谁念鬻茶风韵。
蟾蜍砚润,记采壁题名,旧时疏俊。
待约明朝,刺船应未稳。
白话文翻译:
湿润的云彩在清晨初升,雨丝依然轻轻飘落。
山的轮廓淡淡地勾勒出来,阳光轻轻地照在脚边,
我笑自己无缘清游。
寒意尚存,春分的时节依然感到寒冷,海棠花已经凋谢。
忽然想起苏堤,多少泥土上的袜子印。
闲愁几度自我排遣,一只鸦在午后寂静中啼叫,
难以寄出我的思念。
小市集上评花,幽静的酒坊换酒,
谁还在乎卖茶的风雅。
蟾蜍的砚台湿润,记得在石壁上题名,
旧时的风采已然疏落。
等明天约定的船,恐怕还没有稳妥。
注释:
- 湿云:指潮湿的云彩,描绘天气的阴霾。
- 红楼:可能指的是某处建筑或楼阁,多用以形容美景。
- 淡写山眉:轻描淡写地描绘山的轮廓。
- 余寒尚紧:春天来临,但寒意依旧。
- 苏堤:指杭州的苏堤,以其风景如画而闻名。
- 闲愁:无所事事时的愁苦。
- 鬻茶:卖茶,指茶市或茶商。
- 蟾蜍砚:指用蟾蜍皮制作的砚台,常用来写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项鸿祚(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对生活细腻的观察而著称。他的作品多反映自然风光和个人情感,善于捕捉瞬间的美。
创作背景:
在清朝时期,文人们往往在春季感受到自然的变化,内心波动,项鸿祚在此诗中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以及对往事的怀念。
诗歌鉴赏:
《齐天乐九首 其三》是一首充满春日气息的词作,整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春天的景色和作者内心的情感。词的开头以“湿云初放红楼晓”引入,展现了一个刚刚醒来的清晨,湿润的云彩和细雨暗示着春天的柔和与脆弱。接下来,作者将目光投向大自然的变化,淡写山眉、轻笼日脚,体现出一种清淡的生活态度,仿佛在对自己无缘的清游感到一丝自嘲。
词中关于苏堤的回忆,带有浓厚的个人情感,“香泥多少袜尘印”不仅描绘了往昔游玩的场景,也暗示了岁月的痕迹。闲愁的自遣和鸦啼的寂静,让人感受到一种孤独的情怀,难以寄出的芳讯更是渗透出思念的无奈。最后,词中提到的“蟾蜍砚润”则是对过去的怀念,似乎在探讨时间的流逝与记忆的模糊。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情感相结合,展现出春天的温柔与人的孤独,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湿云初放红楼晓:描绘清晨湿润的云彩,营造出一种清新、明亮的氛围。
- 丝丝雨残犹陨:细雨仍在飘落,给人一种柔和的感觉。
- 淡写山眉,轻笼日脚:山的轮廓被轻描淡写,阳光轻轻照耀,展现出一种宁静的美感。
- 笑我清游无分:自嘲自己无缘游玩美景,带有一丝淡淡的伤感。
- 余寒尚紧,恁绕过春分,海棠吹尽:尽管春分已过,寒意依旧,海棠花已凋零,象征着美好事物的短暂。
- 忽忆苏堤,香泥多少袜尘印:忆起苏堤的美好回忆,袜尘印象征着出游的痕迹。
- 闲愁几番自遣:无所事事时的愁苦,表达内心的孤独。
- 一鸠啼午寂,难寄芳讯:孤独的鸦啼在寂静的午后,难以寄出思念之情。
- 小市评花,幽坊换酒:在小市集上评花,幽静的酒坊换酒,描绘了生活的点滴。
- 谁念鬻茶风韵:反映出对卖茶人的冷漠,象征社会的疏离。
- 蟾蜍砚润,记采壁题名:通过蟾蜍砚的湿润,追忆过去的风雅。
- 待约明朝,刺船应未稳:期待明天的约定,但对船的稳定性感到不安。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湿云”、“丝丝雨”,通过自然景象传递情感。
- 拟人:如“闲愁几番自遣”,赋予情愁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海棠吹尽,对应春分”,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春天的向往与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夹杂着孤独与无奈,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湿云:象征着春天的柔和与脆弱。
- 海棠:代表着美好与短暂。
- 苏堤:承载着美好的回忆。
- 蟾蜍砚:象征着对往昔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苏堤”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北京
- B. 苏州
- C. 杭州
- D. 南京
-
“闲愁几番自遣”中的“闲愁”指的是什么?
- A. 忙碌
- B. 无所事事的愁苦
- C. 快乐
- D. 忧伤
-
诗中提到的“蟾蜍砚”有什么象征意义?
- A. 光辉灿烂
- B. 记忆的流逝
- C. 时间的珍贵
- D. 生活的美好
答案:
- C. 杭州
- B. 无所事事的愁苦
- B. 记忆的流逝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项鸿祚的《齐天乐》更侧重于春天的描绘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李清照则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出女性的柔美与内心的纠葛。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却都展现了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项鸿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