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天乐 其三 寄怀柳溪成都》
时间: 2025-04-27 11:14:2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蜀江千里芳菲路,
斜阳下时春尽。
废井喧蛙,
閒庭戏蝶,
佳节金盘樱笋。
离觞快引。
念游迹青蓱,
岁华朱槿。
燕寝香销,
绣屏风上布帆稳。
长空烟雾自扫,
故山无赖处,
螺黛凝损。
驷马新桥,
飞鸾旧阁,
头白方充小隐。
啼妆泪粉。
换一曲琴丝,
两三诗本。
树杪鹃声,
劝人归计准。
白话文翻译
蜀江的芳菲之路绵延千里,斜阳照耀下,春天已经结束。废弃的井边,蛙声喧闹;闲庭中,蝴蝶嬉戏,佳节来临,金盘中装满了樱笋。离别的酒杯快要满了,回忆起游玩的痕迹,岁月如朱槿般绚烂。燕子在巢中香气渐散,绣屏风上船帆稳稳挂着。长空中的烟雾自然散去,故乡的角落让人觉得无奈,螺黛山色显得黯淡。驷马新桥,飞鸾旧阁,头发斑白的人正充当着隐士。啼妆的泪水染红了粉面。换一曲琴音,翻阅两三本诗册。树梢上传来杜鹃的叫声,似乎在劝我早归。
注释
- 蜀江:指四川的江河,象征着美丽的自然风光。
- 芳菲路:春天花草繁盛的道路,寓意春天的美好。
- 斜阳:指夕阳,象征着时光的流逝。
- 废井:废弃的井,暗指荒凉与失落。
- 金盘樱笋:佳节时节的美食,象征丰盛与欢乐。
- 燕寝:燕子筑巢的地方,象征温馨的家。
- 螺黛凝损:螺黛指山色,象征美好的大自然的失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乔大壮(1877-1942),字云卿,号静斋,江苏无锡人。近代著名诗人,擅长诗词,常以自然景观和人生哲理为题材。他的作品多表现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乔大壮的旅途中,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描绘了春天的美丽和离别的伤感,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敏感与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齐天乐 其三 寄怀柳溪成都》以蜀江的春日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流逝的感慨。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如“蜀江千里芳菲路”,给人一种绵延不绝的美感。而“斜阳下时春尽”则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带来一种淡淡的忧伤。
在意象的运用上,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物与人情世故结合在一起,如“废井喧蛙,閒庭戏蝶”,展现了生活的闲适与自然的和谐。同时,诗中借用“离觞快引”与“燕寝香销”来表达对离别的依依不舍和对故乡的思念,展现出一种浓厚的人情味。
整首诗在结构上层次分明,从描绘自然到抒发情感,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意境。尤其是最后一句“树杪鹃声,劝人归计准”,更是将诗人的思乡之情推向高潮,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蜀江千里芳菲路:描绘蜀江沿岸春天的美丽景色。
- 斜阳下时春尽:夕阳西下,春天已经结束,暗示时间流逝。
- 废井喧蛙:废弃的井边,蛙声阵阵,象征自然的生机。
- 閒庭戏蝶:庭院中,蝴蝶嬉戏,展现闲适的生活。
- 佳节金盘樱笋:描写佳节时的美食,象征丰盛与欢乐。
- 离觞快引:酒杯满,暗示离别的时刻。
- 念游迹青蓱:回忆游玩的痕迹,感叹岁月流逝。
- 岁华朱槿:岁月如朱槿般绚烂,象征美好。
- 燕寝香销:燕子在巢中香气渐散,象征温馨的家。
- 绣屏风上布帆稳:描绘安稳的生活状态。
- 长空烟雾自扫:长空的烟雾自然散去,象征无奈。
- 故山无赖处:故乡的角落令人感到无奈。
- 螺黛凝损:山色黯淡,象征自然的失落。
- 驷马新桥,飞鸾旧阁:描绘古老的桥阁与现代的对比。
- 头白方充小隐:白发苍苍的人充当隐士,感慨人生。
- 啼妆泪粉:啼妆的泪水,表达离别的伤感。
- 换一曲琴丝:渴望新的音乐,象征对生活的期待。
- 两三诗本:翻阅诗册,表达文化的追求。
- 树杪鹃声,劝人归计准:杜鹃叫声劝人早归,象征思乡之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岁华朱槿”,比喻岁月的灿烂。
- 拟人:如“燕寝香销”,赋予燕子人情。
- 对仗:如“驷马新桥,飞鸾旧阁”,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生活情感,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细腻与深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蜀江:象征美丽的自然风光。
- 斜阳:象征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 废井:象征荒凉与失落。
- 蝴蝶:象征自由与美好的生活。
- 杜鹃:象征思乡与归属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蜀江”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四川
- B. 北京
- C. 广东
-
“斜阳下时春尽”中,春尽的意义是什么?
- A. 春天的结束
- B. 春天的开始
- C. 春天的美好
-
诗中提到的“燕寝”象征什么?
- A. 离别
- B. 家
- C. 旅行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春望》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乔大壮的作品更注重对自然的描绘与生活感悟,而李白则更强调个人情感与孤独。两者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中国古诗词鉴赏》
- 《近代诗人研究》
- 《唐诗宋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