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题君用山园)》
时间: 2025-01-27 04:16:0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贺新郎(题君用山园)》
作者: 辛弃疾 〔宋代〕
曾与东山约。为倏鱼从容分得,清泉一勺。
堪笑高人读书处,多少松窗竹阁。
甚长被游人占却。万卷何言达时用,士方穷早去声与人同乐。
新种得,几花药。山头怪石蹲秋鹗。
俯人间尘埃野马,孤撑高攫。
拄杖危亭扶未到,已觉云生两脚。
更换却朝来毛发。此地千年曾物化,
莫呼猿且自多招鹤。吾亦有,一丘壑。
白话文翻译:
曾经和东山约定,像那轻盈的鱼儿一样,从容地分得一勺清泉。
可笑那些高人读书的地方,有多少松窗竹阁。
但长久以来,这些地方被游人占用了。万卷书籍又能说什么呢?士人正因为穷困而早早地离开,声名与他人共享乐趣。
新种的药草,几朵花朵。山头的怪石像蹲守的秋鹗。
俯视人间的尘埃与野马,孤独地支撑着高飞。
拄着杖在危亭中,扶着还未到达的地方,已感受到云在脚下升起。
更换了早晨的毛发。这里千年来曾经历物化,
别叫猿猴,也自有招来的仙鹤。我也有,一片丘壑。
注释:
- 东山:指的是东山高洁之士,象征隐逸生活。
- 倏鱼:比喻轻盈、自在的状态。
- 松窗竹阁:形容高人读书的环境。
- 游人占却:指游人占用了本应安静的读书空间。
- 士方穷:指士人因贫困而不得志。
- 药:此处或指药材,或比喻新种的知识、思想。
- 怪石蹲秋鹗:用秋鹗形容山石的稳重。
- 俯人间尘埃:指在高处俯视人间的喧嚣与尘世。
- 千年曾物化:指历经沧桑,物是人非。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辛弃疾是宋代著名的词人,生于1180年,卒于1247年。他的词作品以豪放、奔放著称,常反映个人的理想与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 创作背景:此词作于辛弃疾晚年,反映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表达了对高人雅士的羡慕与对游人纷扰的失望。
诗歌鉴赏:
《贺新郎(题君用山园)》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感慨的词作。开篇即以“曾与东山约”引入,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向往。词中运用了许多自然意象,如“清泉”、“松窗竹阁”,这些意象不仅构建了一个理想的隐逸环境,也反映出诗人内心对和谐宁静的渴求。
随着词意的发展,诗人以“堪笑高人读书处,多少松窗竹阁”表达了对当代士人生活境遇的不满,游人们的到来打破了原本的宁静与雅致,形成了对比,突显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感受。特别是“万卷何言达时用”,让我们感受到知识与现实的脱节,士人虽然有高远志向,却因贫困而不得志。
后面部分,诗人转向对自然的描绘,山头的怪石、孤撑的高飞,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似乎在逃避尘世的喧嚣。最后以“吾亦有,一丘壑”收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自我认同与归属感,尽管身处纷扰的现实,他依然在心底拥有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曾与东山约”:点明与自然理想的约定。
- “为倏鱼从容分得,清泉一勺”:比喻生活的从容与淡泊。
- “堪笑高人读书处,多少松窗竹阁”:对高人隐士的羡慕与现实的嘲讽。
- “甚长被游人占却”:游人对自然的侵扰,打破了宁静。
- “万卷何言达时用”:知识的无用感,反映士人的困境。
- “俯人间尘埃野马,孤撑高攫”:对世俗的俯瞩与超脱。
- “此地千年曾物化”:时间的流逝感,物质的无常。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倏鱼”比喻生活状态;“山头怪石蹲秋鹗”形象生动。
- 拟人:云生两脚,赋予自然以人的特征。
- 对仗:如“万卷何言达时用,士方穷早去声与人同乐”。
-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揭示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强调了知识的无用与对自由自在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 清泉:象征纯净与宁静的生活。
- 松窗竹阁:象征高人隐逸的环境。
- 怪石:象征坚韧与超然。
- 尘埃:象征世俗的纷扰与杂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辛弃疾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 D. 清代
-
诗中提到的“东山”象征什么?
- A. 高洁之士
- B. 贫困士人
- C. 自然环境
- D. 游人
答案: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李白的《将进酒》,王维的《山居秋暝》等。
- 诗词对比:辛弃疾与李白的作品均表现出对自然的赞美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但辛弃疾更加强调现实的无奈与理想的对立。
参考资料:
- 《辛弃疾诗词全集》
- 《宋代词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