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句安石作假山》

时间: 2025-01-11 05:50:55

安石作假山,其中多诡怪。

虽然知是假,争奈主人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安石作假山,其中多诡怪。虽然知是假,争奈主人爱。

白话文翻译:

这座假山是安石所做的,其间布满了奇怪的景象。虽然我知道它是假的,然而又怎能奈何主人对它的喜爱呢?

注释:

  • 安石:指苏轼的好友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 假山:用石头、土壤等人工堆砌而成的山景,用于园林景观装饰。
  • 诡怪:形容景象奇特,怪异。
  • 争奈:表示无奈,无法改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及政治家。他的作品跨越诗、词、散文等多个领域,以其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而闻名。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苏轼晚年,当时他身处政治风波之中,常常感受到人生的无奈与苦闷。假山的描绘不仅表达了对人造景观的感慨,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理解与体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假山”为引子,表达了苏轼对人造景观及其背后情感的深入思考。表面上,假山是一种园艺装饰,但在诗人眼中,它却蕴含着更深的哲理。首句“安石作假山”直接点明了创作者,暗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假山的“诡怪”之处不仅在于它的形态设计,更在于它所引发的对“真实”与“虚假”的思考。

诗中提到“虽然知是假”,说明即便是明白假山并非自然生成,仍然无法抹去主人对其的喜爱,这暗示了人们在面对现实与虚幻时的无奈和选择。这样的情感在苏轼的其他作品中也有所体现,他常以自然景观来反射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整首诗通过简单的语言传递了深刻的哲思,展示了苏轼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深邃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安石作假山:直接引入假山的创作背景,设定了诗歌的场景。
  • 其中多诡怪:形容假山中的奇特景观,增强了假山的神秘感。
  • 虽然知是假:强调诗人对假山本质的认知,表明内心的矛盾。
  • 争奈主人爱:表现出一种无奈,尽管明知是假,仍无法改变主人对其的热爱。

修辞手法:

  • 对比:假与真、爱与恨之间的对比,形成了诗的张力。
  • 拟人:将假山赋予了情感,使其成为一个有生命的存在。

主题思想:

此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探讨人们对“真实”与“虚假”的认知,以及在美与情感之间的权衡。它让人思考在美的追求中,是否应放下对真实的执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假山:象征着人类对自然的模仿与创造,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 诡怪:代表了生活中的不确定性与奇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王安石
    • B. 李白
    • C. 苏轼
    • D. 杜甫
  2. “虽然知是假”中的“假”指的是什么?

    • A. 假山
    • B. 假话
    • C. 假象
    • D. 假朋友
  3. 此诗所表达的情感是?

    • A. 喜悦
    • B. 伤感
    • C. 无奈
    • D. 愤怒

答案:

  1. C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苏轼《题西林壁》:同样以自然景观为主题,但更多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与对人生的哲思。与《残句安石作假山》相比,前者更倾向于赞美自然的真实,而后者则探讨了虚假与真实的交织。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苏轼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