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赋滕彦真家玉桂 赵蕃 〔宋代〕
伏暑不可耐,所思惟执冰。 常时月桂红,乃作素色凝。 维南实炎方,草木气所凭。 索馨与茉莉,玉色俱相仍。 得非因月感,光射尚能乘。
白话文翻译:
在酷热的夏日,我无法忍受,心中所想只有握着冰块。 平时月桂是红色的,现在却凝结成了素白色。 南方确实是炎热的地方,草木的气息依凭于此。 素馨与茉莉,它们的玉色依然相映成趣。 难道不是因为月光的感动,使得光芒还能乘载?
注释:
- 伏暑:指酷热的夏日。
- 执冰:握着冰块,比喻寻求凉爽。
- 月桂:一种常绿树,常用来象征胜利或荣誉。
- 素色凝:指月桂的颜色变成了素白色。
- 维南:指南方的地区。
- 炎方:炎热的地方。
- 索馨与茉莉:两种香气浓郁的花。
- 玉色:指花的颜色如同玉石般洁白。
- 相仍:相互映衬。
- 因月感:因为月光的感动。
- 光射尚能乘:指月光还能照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表达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这首诗是他在酷热的夏日,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感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夏日酷热之时,诗人通过对月桂、素馨和茉莉的描写,表达了对清凉的渴望和对自然美的欣赏。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夏日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敏感和热爱。诗中“伏暑不可耐,所思惟执冰”直接表达了夏日酷热带来的不适,而“常时月桂红,乃作素色凝”则通过色彩的变化,暗示了季节的转换和诗人内心的感受。后文通过对素馨和茉莉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夏日的热烈和花的美丽。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情感真挚,体现了宋代诗歌的清新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伏暑不可耐,所思惟执冰”:直接表达了夏日酷热的不适,以及对清凉的渴望。
- “常时月桂红,乃作素色凝”:通过月桂颜色的变化,暗示了季节的转换和诗人内心的感受。
- “维南实炎方,草木气所凭”:指出南方是炎热的地方,草木的气息依凭于此。
- “索馨与茉莉,玉色俱相仍”:描写素馨和茉莉的美丽,它们的玉色相互映衬。
- “得非因月感,光射尚能乘”:表达了对月光的感动,以及月光还能照耀的景象。
修辞手法:
- 比喻:“所思惟执冰”比喻对清凉的渴望。
- 拟人:“乃作素色凝”赋予月桂以人的情感和变化。
- 对仗:“索馨与茉莉,玉色俱相仍”通过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夏日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清凉的渴望,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敏感。
意象分析:
- 月桂:象征胜利或荣誉,颜色的变化暗示了季节的转换。
- 素馨与茉莉:香气浓郁的花,玉色的描写增强了它们的美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所思惟执冰”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渴望? A. 温暖 B. 清凉 C. 美食 D. 睡眠 答案:B. 清凉
-
“常时月桂红,乃作素色凝”中的“素色凝”指的是什么? A. 月桂变成了红色 B. 月桂变成了白色 C. 月桂变成了黄色 D. 月桂变成了绿色 答案:B. 月桂变成了白色
-
诗中提到的“索馨与茉莉”是什么? A. 动物 B. 植物 C. 食物 D. 乐器 答案:B. 植物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赤壁赋》: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和对自然美的欣赏。
- 王安石《泊船瓜洲》:通过对江南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苏轼《赤壁赋》与赵蕃《赋滕彦真家玉桂》:两者都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但苏轼的作品更多地融入了对历史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等多位宋代诗人的作品,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赏析。
- 《宋代诗歌史》:详细介绍了宋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主要诗人的风格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