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寄子耕簿公尊兄兼呈德化令君丞公二首》
时间: 2025-04-27 05:28:5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奉寄子耕簿公尊兄兼呈德化令君丞公二首 赵蕃 〔宋代〕 近因周子出家书,乃得知君近起居。 复道移官在城府,未知几度入匡庐。 晋唐旧刻故存不,林壑幽人今有诸。 想见经行屡成赋,不妨传写总遗余。
白话文翻译:
最近因为周子带出了家书,才得知你近来的生活状况。 听说你已经调任到城府,不知道你几次进入匡庐。 晋唐时期的旧刻本还保存着吗?林中的隐士现在还有吗? 可以想象你经常行走并创作诗赋,不妨将这些作品传写下来留给后人。
注释:
字词注释:
- 周子:指周姓的朋友。
- 家书:家庭成员之间的书信。
- 起居:日常生活状况。
- 移官:调任官职。
- 城府:指城市中的官府。
- 匡庐:指庐山,古代文人常去的地方。
- 晋唐旧刻:指晋唐时期的古籍刻本。
- 林壑幽人:指隐居在山林中的人。
- 经行:行走,这里指游历。
- 成赋:创作诗赋。
- 传写:抄写,流传。
典故解析:
- 匡庐:庐山,古代文人常去的地方,象征着隐逸和文学创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这首诗是写给朋友的,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心和对文学创作的推崇。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赵蕃写给朋友的,通过家书得知朋友的近况,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心和对文学创作的推崇。诗中提到了匡庐和晋唐旧刻,反映了作者对古代文化的尊重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朋友的关心和对文学创作的推崇,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友情和对文化传承的重视。诗中提到了匡庐和晋唐旧刻,反映了作者对古代文化的尊重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语言清新自然,表达了对朋友的深切关怀和对文学创作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近因周子出家书,乃得知君近起居。
- 通过周子带出的家书,得知朋友的近况。
- 复道移官在城府,未知几度入匡庐。
- 听说朋友已经调任到城府,不知道他几次进入匡庐。
- 晋唐旧刻故存不,林壑幽人今有诸。
- 晋唐时期的旧刻本还保存着吗?林中的隐士现在还有吗?
- 想见经行屡成赋,不妨传写总遗余。
- 可以想象朋友经常行走并创作诗赋,不妨将这些作品传写下来留给后人。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晋唐旧刻故存不,林壑幽人今有诸”。
- 比喻:通过匡庐和晋唐旧刻,比喻文化和隐逸生活。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朋友的关心和对文学创作的推崇。通过家书得知朋友的近况,表达了对朋友的深切关怀和对文学创作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匡庐:象征隐逸和文学创作。
- 晋唐旧刻:象征古代文化和知识的传承。
- 林壑幽人:象征隐居生活和自然之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匡庐”是指什么地方? A. 庐山 B. 泰山 C. 黄山 D. 华山 答案:A
-
诗中提到的“晋唐旧刻”是指什么? A. 晋唐时期的古籍刻本 B. 晋唐时期的书法作品 C. 晋唐时期的绘画作品 D. 晋唐时期的雕塑作品 答案:A
-
诗中提到的“林壑幽人”是指什么人? A. 隐居在山林中的人 B. 城市中的官员 C. 商人 D. 农民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题西林壁》:表达了对庐山的赞美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王维《山居秋暝》: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赵蕃的这首诗与苏轼的《题西林壁》都表达了对庐山的赞美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赵蕃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心和对文学创作的推崇。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诗风和创作背景。
- 《庐山志》:详细介绍了庐山的历史和文化,有助于理解诗中提到的匡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