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因院》

时间: 2025-01-24 10:49:41

转路便幽深,曾来不用寻。

寺依仙石脚,僧识老岩心。

是处鬼无墓,此山松自林。

滔滔未涯事,分付一蝉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胜因院
作者: 陈著〔宋代〕

转路便幽深,曾来不用寻。
寺依仙石脚,僧识老岩心。
是处鬼无墓,此山松自林。
滔滔未涯事,分付一蝉吟。

白话文翻译:

这条路转弯后便变得幽深,过去来这里时不需要寻找。寺庙依偎在仙石的脚下,老和尚了解这岩石的心意。这里没有鬼魂的坟墓,这座山的松树自然而生。滔滔不绝的事情,付诸于一只蝉的吟唱。

注释:

字词注释:

  • 转路:转弯的路。
  • 幽深:指环境幽静而深邃。
  • 曾来:曾经来过。
  • 不用寻:不需要去寻找。
  • 依仙石脚:依靠在仙人所遗留的石头下。
  • 僧识:和尚知道、了解。
  • 老岩心:指老岩石的内心,或其深意。
  • 鬼无墓:这里没有鬼魂的坟墓。
  • 滔滔未涯事:形容事情繁多而无尽。
  • 分付一蝉吟:将这些事情托付给一只蝉的吟唱。

典故解析:

  • 仙石:在古代文学中,仙石常被视为神秘、超自然的象征,表示与神灵的联系。
  • 蝉吟:蝉在古诗中常常象征思绪、孤独和高远的情怀,蔡邕《蝉》一诗中将蝉的吟唱与人生哲理相结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著是宋代的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色和隐士生活,常带有哲理性。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陈著游览某个寺庙时,感受到自然的幽静与人心的宁静,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事的淡泊。

诗歌鉴赏:

《胜因院》一诗以其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幽静的寺庙环境,反映出诗人对自然与内心世界的思考。诗的开头“转路便幽深”,便引导读者进入一个宁静的空间,暗示着远离尘世喧嚣的心境。接下来的“寺依仙石脚”,不仅描绘了寺庙的地理位置,更赋予其一种神秘的色彩,表达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态度。

“僧识老岩心”一句,展示了诗人与和尚之间的心灵沟通,暗示着在这片幽静的环境中,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理解与共鸣。而“是处鬼无墓,此山松自林”,则强调了这里的宁静与纯净,不为世俗所扰,更让人感受到一种超然的境界。

最后两句“滔滔未涯事,分付一蝉吟”则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通过蝉的吟唱,传达出诗人对人生无尽事物的思考和淡泊。蝉声的清脆与远离尘世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巧妙地将内心的感悟与自然的声音结合在一起,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理解与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转路便幽深:这条弯曲的小路进入了幽静深邃的地方。
  2. 曾来不用寻:我曾经来过这里,根本不需要寻找。
  3. 寺依仙石脚:这座寺庙依偎在一块神仙留下的石头旁。
  4. 僧识老岩心:和尚理解这块老岩石的内在情感。
  5. 是处鬼无墓:这里没有鬼魂的坟墓,显得格外宁静。
  6. 此山松自林:这山上的松树自然生长,展现了自然的生机。
  7. 滔滔未涯事:世间的事务像滔滔江水一样无尽。
  8. 分付一蝉吟:把这些纷繁的事情寄托于蝉的吟唱之中。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寺庙依偎在仙石脚下的描绘比喻为一种自然的融合。
  • 拟人:将和尚的识与岩心的理解赋予生命,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 对仗:整首诗的结构和语言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以宁静的寺庙和自然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淡泊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诗中通过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传达出一种哲学思考,鼓励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寻找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幽深:象征内心的宁静和自然的深邃。
  2. 仙石:代表着神秘与超然,连接人和自然。
  3. 和尚:象征智慧与内心的平静。
  4. 松树:象征坚韧与自然的生机。
  5. :象征孤独、高远的情怀,寄托着诗人的思索。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转路便幽深”表达了什么样的环境?

    • A. 喧闹
    • B. 幽静
    • C. 热闹
    • D. 迷茫
  2. “寺依仙石脚”中的“仙石”代表了什么?

    • A. 普通石头
    • B. 神秘、超自然的石头
    • C. 人工雕刻的石头
    • D. 破碎的石头
  3. 蝉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生命的短暂
    • B. 忧伤的情感
    • C. 自然与孤独
    • D. 热闹的场景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幽静的自然环境,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两首诗虽风格各异,但都反映了对世事的淡泊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古诗词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