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余杭 雨篷与亚君夜话》

时间: 2025-01-11 05:48:58

风雨孤舟人语悄。

瑟瑟萧萧天不晓。

教人清夜那能听。

鸿雁有哀音。

倚篷灯灺愁无极。

话入苍凉云化墨。

数声柔橹荡寒波。

鸥梦冷如何。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风雨孤舟人语悄。瑟瑟萧萧天不晓。教人清夜那能听。鸿雁有哀音。倚篷灯灺愁无极。话入苍凉云化墨。数声柔橹荡寒波。鸥梦冷如何。

白话文翻译:

在风雨中,孤舟上的人语声低沉。瑟瑟的雨声和萧萧的风声让人无法分辨天色。教人如何在这清冷的夜晚听见呢?鸿雁发出哀怨的声音。倚靠着篷布,灯光微弱,愁苦无边。谈话中带着苍凉,仿佛字句都化为墨迹。几声柔和的橹声荡漾在寒冷的波浪上,鸥鸟的梦境又如何呢?

注释:

  • 孤舟:指一只在雨中漂泊的船,象征孤独。
  • 瑟瑟萧萧:形容风雨声的凄凉。
  • 鸿雁:古代常用的意象,代表思乡或离别之情。
  • 倚篷灯灺:倚靠在船篷下,微弱的灯光象征孤独与无助。
  • 苍凉:形容一种空旷、悲凉的感觉。
  • 柔橹:指船桨轻轻划水的声音,给人一种温柔的感觉。

典故解析:

  • 鸿雁有哀音:鸿雁在古诗中常用作思乡或离别的象征,表达作者的思念之情。
  • 灯灺:古代灯具,象征着微弱的光明和孤寂的夜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旭是清代的一位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反映自然与人生的感悟,擅长用细腻的笔触描绘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一个雨夜,诗人与友人夜谈,情绪在雨声和孤舟的环境中愈加凄凉,表达了对人生无常与孤独的深刻感受。

诗歌鉴赏:

《忆余杭 雨篷与亚君夜话》是一首充满孤独感和思乡情的诗。诗中描绘了风雨交加的夜晚,孤舟上的人独自与友人低语,声音悄然无息,象征着内心的孤寂与无助。通过“瑟瑟萧萧”的描绘,诗人让我们感受到自然界的凄凉与无情,仿佛天地间只有雨水与风声,无法听见彼此的心声。

诗中的鸿雁以哀怨的声音出现,进一步渲染了孤独的气氛。鸿雁不仅是对离别的象征,更是对内心哀伤的呼应。夜晚的清冷让人难以倾听这些孤独的语句,正如人们在生活中常常感受到的那种无力与绝望。

最后两句“数声柔橹荡寒波,鸥梦冷如何”,在描绘夜晚景象的同时,也引发读者对人生的反思。柔和的橹声与寒冷的波浪形成对比,似乎在询问:在这样的环境里,梦又能如何?这些层层叠叠的意象交织在一起,传达了诗人对人生孤独与无常的深切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风雨孤舟人语悄:描绘了在风雨中,孤舟上人与人之间低声的交谈,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
  2. 瑟瑟萧萧天不晓:形容风雨声不断,夜色朦胧,令人无法判断天色。
  3. 教人清夜那能听:在这清冷的夜晚,如何能听到彼此的声音呢?表现出一种无奈。
  4. 鸿雁有哀音:鸿雁的叫声带着悲伤,象征着离愁别绪。
  5. 倚篷灯灺愁无极:依靠在船篷下,微弱的灯光中,愁苦似乎无尽无休。
  6. 话入苍凉云化墨:讨论的内容充满苍凉之感,仿佛话语都变成了墨迹,暗示着悲伤。
  7. 数声柔橹荡寒波:几声轻柔的船桨声在寒冷的水波上荡漾,表现出一种微弱的生机。
  8. 鸥梦冷如何:鸥鸟的梦境在寒冷中又将如何?引发对梦与现实的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话入苍凉云化墨”比喻为悲伤的言语仿佛化为墨迹,象征着沉重的感情。
  • 拟人:鸿雁有哀音,赋予鸟类以人的情感,使其代表思乡情。
  • 对仗:如“瑟瑟萧萧”与“数声柔橹”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孤舟、风雨和鸿雁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孤独与无常的感悟,反映了内心深处的忧伤与对美好过往的怀念。

意象分析:

  • 孤舟:象征孤独与漂泊的生活状态。
  • 风雨:代表人生的艰难与不确定。
  • 鸿雁:象征思乡与离别的情感。
  • 灯光:微弱的光明象征希望与孤寂的对比。
  • 柔橹:温柔的动作,表现出对生活的细腻感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瑟瑟萧萧”描绘了什么样的环境?

    • A) 温暖的阳光
    • B) 风雨交加的夜晚
    • C) 宁静的湖面
  2. “鸿雁有哀音”主要象征什么?

    • A) 喜悦
    • B) 思乡与离别
    • C) 富贵
  3. “倚篷灯灺愁无极”中“无极”指的是什么?

    • A) 无限的快乐
    • B) 无尽的愁苦
    • C) 庞大的财富

答案:

  1. B) 风雨交加的夜晚
  2. B) 思乡与离别
  3. B) 无尽的愁苦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夜泊牛斗星》

诗词对比:

  • 高旭《忆余杭 雨篷与亚君夜话》李白《夜泊牛斗星》都描绘了夜晚的孤独感。高旭通过自然的风雨与鸿雁的哀鸣表现内心的愁苦,而李白则在星空的映衬下,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与无奈。两首诗在意境上异曲同工,却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高旭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中国古典诗词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