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真妃 吊周湘云女史》

时间: 2025-01-26 01:00:46

萧条如此山河。

起悲歌。

何处风摧兰蕙瘁湘波。

苍天醉,苍梧怨,奈人何。

凄绝沪西门外月明多。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忆真妃 吊周湘云女史

作者: 高旭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萧条如此山河。起悲歌。何处风摧兰蕙瘁湘波。苍天醉,苍梧怨,奈人何。凄绝沪西门外月明多。


白话文翻译:

这山河如此萧条,我不禁唱起悲伤的歌曲。哪里能找到风中凋零的兰花和蕙草,湘水波涛也在悲鸣。苍天也在醉酒,苍梧山也在哀怨,然而我又该如何应对这一切?西沪门外的明月更显得凄凉。


注释:

  • 萧条: 形容景象荒凉或心情悲凉。
  • 兰蕙: 兰花和蕙草,象征美好和柔弱的事物。
  • 湘波: 指湘江的水波,湘江流域常被视为美丽而又悲伤的地方。
  • 苍天: 指天空或上天,常用来表达一种无奈的情感。
  • 沪西门: 指上海的西门,地点的具体化使情感更具地方色彩。
  • 月明多: 明亮的月光照耀,通常与孤独、思念相关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旭,清代诗人,生于动荡的时代,其诗作多表达个人情感与对历史的反思。他的诗风常结合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缅怀周湘云女史时写的,周湘云是当时一位著名的女诗人,因其才情与美丽广受赞誉。高旭通过此诗表达对她的怀念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诗歌鉴赏:

《忆真妃 吊周湘云女史》是一首充满感伤与怀念的诗作。诗的开头“萧条如此山河”,即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感受,同时也隐喻着内心的悲凉与失落。随着诗的深入,诗人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共鸣。

诗中反复出现的“苍天”“兰蕙”“湘波”等意象,饱含了对逝去美好的追忆和对现实无奈的感慨。尤其是“何处风摧兰蕙瘁湘波”,将自然的凋零与个人的忧伤紧密相连,展现出诗人对生命脆弱与无常的深刻思考。

最后一句“凄绝沪西门外月明多”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明月的清冷映衬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助,仿佛在诉说着一个无尽的思念。整首诗在结构上也表现出一种层层递进的效果,从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到对内心情感的深刻剖析,最终达到情感的高峰。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萧条如此山河: 诗人感叹自然的萧条,映射出自己心中的孤寂。
  2. 起悲歌: 在这样的景象下,不由自主地唱起悲伤的歌曲,表露出深切的感情。
  3. 何处风摧兰蕙瘁湘波: 兰花和蕙草在风中凋零,湘水波涛也显得悲伤,暗喻对美好事物的失去与怀念。
  4. 苍天醉,苍梧怨,奈人何: 上天似乎也在沉醉,苍梧山显得怨恨,这种无奈的情绪让人感到绝望。
  5. 凄绝沪西门外月明多: 西沪门外的明月更加显得凄凉,表达了对过往的无尽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 将自然景物与内心情感结合,形成比喻的效果,如“兰蕙瘁”比喻美好事物的凋零。
  • 拟人: 苍天和苍梧山被赋予了情感,让自然与人类情感相互交织。
  • 对仗: 诗句中诸多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美好事物的怀念和对无常人生的感慨,表现了诗人对周湘云女史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无奈,情感真挚而深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河: 象征广阔的自然与历史的沉淀。
  • 兰蕙: 代表美好与脆弱的事物,寓意深远。
  • 湘波: 代表时间的流逝与记忆的波动。
  • 月明: 象征孤独与思念,常用以表达内心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兰蕙”主要象征什么?

    • A. 友情
    • B. 美好事物
    • C. 才华
  2. 诗人对苍天的态度是:

    • A. 愤怒
    • B. 无奈
    • C. 愉悦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绝望
    • C. 希望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也是表达思念的诗作,具有相似的情感基调。
  • 《红楼梦》中的诗词: 对情感的细腻描写与《忆真妃》有异曲同工之妙。

诗词对比:

  • 《黄鹤楼》 (崔颢) 与《忆真妃》: 两首诗都表现了对过往的思念,但《黄鹤楼》更侧重于壮丽的景色与历史的感慨,而《忆真妃》则更集中于个人的情感与细腻的哀伤。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