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盗猪何足挠官刑,却恐因兹草寇萌。押向市心搥去手,金场窑卒敢纵横。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小偷盗窃行为的轻视,认为盗猪的罪行不足以影响官府的法律制裁,但又担心这样的小偷会导致更大的盗贼滋生。诗中描绘了将小偷押到市集上,痛打他以示惩罚,而那些金场的工人们却不敢肆意妄为。
注释:
- 盗猪:指偷猪的行为,象征小偷。
- 挠:妨碍、影响。
- 官刑:指官府的刑罚。
- 草寇:小贼、草民中的盗贼。
- 押向市心:押送到市集的中心。
- 搥去手:用手打击,表示惩罚。
- 金场窑卒:指金矿或窑厂的工人,可能暗指工人们的无奈与恐惧。
典故解析:
“草寇”一词在古代常用来指称那些不法的盗贼,通常是流窜或以小规模盗窃为生的劣迹。诗中提及的“市心”则是古代集市的中心,象征着公众的审判与惩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邵君美,字子美,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受到文人的推崇。他的诗作多关注社会实际,反映民生疾苦,具有较强的现实主义色彩。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宋代,当时社会动荡,盗贼横行,民众生活困苦。诗人借此诗表达对治理盗贼问题的关注与思考,反映出当时政府治安问题的严峻性。
诗歌鉴赏:
这首《赵侯保民惠政纪实诗》通过描绘盗贼的行为与政府的反应,揭示了社会治安的困境。诗人在开篇用“盗猪何足挠官刑”一句,表明对小偷行为的轻视,似乎在说这类行为在法律面前微不足道。然而,接下来的“却恐因兹草寇萌”则转而表达了对更大规模盗贼滋生的忧虑,反映了小偷行为可能引发更严重的社会问题。这种对比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焦虑。
在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通过“押向市心搥去手”的画面,生动地展现了对盗贼的惩罚场景,既体现出法律的威严,也流露出对社会治安的担忧。最后一句“金场窑卒敢纵横”,则暗示了即使是身处繁忙场所的工人们,也因盗贼的存在而感到恐惧与不安,反映出社会动荡对普通民众生活的影响。
整首诗在结构上简洁而有力,情感真挚而深沉,是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盗猪何足挠官刑:盗窃猪只的行为,不足以妨碍官方的法律制裁,表明小偷的举动在法律眼中是微不足道的。
- 却恐因兹草寇萌:但诗人担心这样的行为会引发更多的盗贼出现,潜在的社会问题加剧。
- 押向市心搥去手:将小偷押到市集的中心进行惩罚,体现了公众对盗贼的愤怒和对法律的期盼。
- 金场窑卒敢纵横:金矿和窑厂的工人因为社会治安不佳而感到恐惧,反映出盗贼影响了民众的正常生活。
修辞手法:
- 对比:前半句与后半句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小偷行为的微小与潜在后果的严重。
- 生动的描绘:押送小偷至市集的场景生动形象,让人身临其境。
- 暗喻:通过“草寇”这一词汇,暗示了更广泛的社会问题。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反映盗贼行为对社会的影响,以及对政府治理能力的呼唤,表达了对社会治安的忧虑和对法律公正的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盗猪:象征不法行为的小偷,反映社会治安问题。
- 官刑:法律制裁的象征,代表社会的公正与权威。
- 市心:公共空间的象征,体现公众舆论与社会监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草寇”指的是: A. 小贼
B. 官员
C. 商人
D. 农民 -
“押向市心搥去手”中的“市心”指的是: A. 市集的中心
B. 农田
C. 官府
D. 监狱 -
此诗歌的主要情感基调是: A. 快乐
B. 忧虑
C. 愤怒
D. 怀旧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兵车行》:同样反映了社会动荡与民生困苦。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通过历史的视角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
诗词对比:
- 杜甫与邵君美在作品中都关注社会现实,但前者更偏向于对战争的批判,后者则聚焦于盗贼行为对民众的影响。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