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友亭》

时间: 2025-01-10 22:22:50

老松疏竹间梅英,三友如何独擅名。

应是枇杷并桧柏,当时无力预同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老松疏竹间梅英,
三友如何独擅名。
应是枇杷并桧柏,当时无力预同盟。

白话文翻译:

在苍老的松树与稀疏的竹子之间,盛开着梅花的花朵,三种朋友(松、竹、梅)为什么唯独梅花享有盛名呢?也许是因为枇杷和桧柏的力量不足,无法一起建立同盟。

注释:

  • 老松:年老的松树,象征坚韧和长寿。
  • 疏竹:稀疏的竹子,象征清雅和高洁。
  • 梅英:梅花的花朵,象征坚强和清香。
  • 三友:指松、竹、梅,古人常将它们称为“岁寒三友”,意指在寒冷的冬天仍能生存,象征着高尚的品质。
  • 枇杷:一种果树,常被用作比喻。
  • 桧柏:常绿树种,象征不屈的生命力。
  • 同盟:指联合或结成联盟。

典故解析:

“三友”是古人对松、竹、梅三种植物的称呼,寓意高洁的品德和坚韧的精神。松树象征着长寿和坚韧,竹子象征着坚韧和谦逊,而梅花则代表着高洁和不屈。诗中提到的“枇杷”和“桧柏”则是与这三者相比,显得相对弱小,暗示在品德和气节上无法与三友比肩。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华岳,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多以清新自然的意象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著称。
  •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一个静谧的环境中,诗人可能是在游玩三友亭时,感受到自然的美好和友情的珍贵,从而引发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三友亭》以松、竹、梅三种植物作为象征,表达了诗人对于高洁品质的向往与追求。诗的开头描绘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画面,老松与疏竹之间盛开的梅花,体现了自然的生机与美丽。诗人在感叹“三友”独擅盛名的同时,隐含了对其他植物(如枇杷和桧柏)的无奈。通过对比,诗人展现了在高尚品质面前,有些事物显得相对平凡和无力。

整首诗的情感深邃而富有哲理,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有对人际关系的思考。诗人在此表达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强调了品质的独特性和珍贵性。在当今社会,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或许会忽视精神上的追求,而这首诗提醒我们,真正的友谊和高尚的品德才是值得珍惜的。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老松疏竹间梅英:描绘了老松和稀疏竹子的景象,同时突出了梅花的存在。
    2. 三友如何独擅名:质疑为何在三友中,梅花独占美名,表现出对名声的思考。
    3. 应是枇杷并桧柏:提到其他植物,暗示它们在某种程度上的不足。
    4. 当时无力预同盟:说明缺乏力量的植物无法形成联盟,表现了对品质的反思。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植物比作朋友,传达出深厚的情感。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保持了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在强调高洁品质的同时,诗人也关注到在社会中,名声与价值的关系,以及追求真正友谊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 :象征长寿、坚韧。
  • :象征清雅、高洁。
  • :象征高尚、坚强。
  • 枇杷:象征平凡、低调。
  • 桧柏:象征不屈、顽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三友”指的是哪三种植物? A. 松、竹、梅
    B. 枇杷、桧柏、梅
    C. 竹、梅、枇杷

  2. 诗中“应是枇杷并桧柏”的意思是什么? A. 这两种植物很强大
    B. 这两种植物力量不足
    C. 这两种植物独特

  3.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自然的美
    B. 友谊的珍贵
    C. 追求名声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比较华岳的《三友亭》与王维的《竹里馆》,两首诗都表现了对自然的赞美,但华岳更侧重于植物的象征意义,而王维则关注于竹子的清雅和隐逸的生活态度。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华岳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