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千一载英杰》
时间: 2025-01-27 04:00:5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水调歌头·千一载英杰
作者: 李曾伯 〔宋代〕
千一载英杰,百二国山河。
提封几半宇宙,万里仗天戈。
十乘晋军旗鼓,三岁秦关扃锁,
地利属人和。
位次功第一,未数酂侯何。
建青油,持柴荷,听黄麻。
乾坤整顿都了,玉殿侍羲娥。
且醉东湖花柳,却泛西湖舟楫,
留不住岷峨。
谁为语儒馆,浓墨被诗歌。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歌写的是千年英杰的壮丽与豪情,描绘了百国山河的壮观。提到过去的历史,宇宙的辽阔,和万里之遥的战争场面。诗中提及晋国的军旗和秦国的关卡,强调地理与人和的重要性。作者自谦于功劳,认为自己并不如酂侯(古代的一个封号)那样显赫。
接着,诗人描述了自己在青油(指画墨)和柴荷(指柴火)之间的悠闲,听着黄麻的声音,仿佛一切都已整顿妥当,仿佛在玉殿中侍奉月神羲娥。诗人借酒浇愁,在东湖的花柳之间沉醉,又在西湖的舟楫中泛舟,感慨再美的风景依然无法留住岷峨的巍峨。最后,他感叹谁能在儒馆中吟诵,浓墨挥洒在诗歌之上。
注释
- 千一载:指的是千年一载,强调时间的悠久。
- 英杰:指历史上的英雄人物。
- 提封:或作“提纲”,引申为统领。
- 天戈:指战争,天上的戈矛。
- 十乘:古代战车的数量,表示军队的强大。
- 酂侯:古代的一个封号,指显赫的人物。
- 青油:指画用的墨。
- 柴荷:指柴火。
- 羲娥:神话中的月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曾伯,字希声,号梦白,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末年,卒年不详。他以豪放的风格和深刻的历史感著称,作品多描写历史兴衰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歌创作于社会动荡不安的时代,诗人通过历史的视角,感怀英雄与国家的兴衰,表达了对历史的深思与对未来的思考。
诗歌鉴赏
《水调歌头·千一载英杰》是一首历史与个人情感交织的作品。诗人以历史为背景,回顾了千年间的英雄豪杰,感慨国家的山河与历史的沧桑。诗中提到的“千一载英杰,百二国山河”,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同时也体现了国家的壮丽与强大。诗人在描绘历史的同时,流露出对个人地位的谦逊,体现了古人重视个人与国家、历史的关系。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如晋军的旗鼓和秦关的锁闭,表现出地理与人和在国家兴亡中的重要性,凸显了历史的复杂性与多变性。诗人进一步描绘了自己的闲适生活,似乎在历史的重负下寻找一丝慰藉,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向往。
最后的“且醉东湖花柳,却泛西湖舟楫”,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既是对美景的描绘,也是对时光流逝的无奈,诗人在享受美好时光的同时,也感到无法留住过去的无力感。整首诗通过历史与现实的结合,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人生的独特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千一载英杰,百二国山河。
- 诗人回顾千年历史,提到众多英雄与国家的壮丽山河,表现出对历史的感慨。
-
提封几半宇宙,万里仗天戈。
- 诗人思考历史的影响广泛,战争的惨烈,展现了历史的深远影响。
-
十乘晋军旗鼓,三岁秦关扃锁,
- 提到晋国强盛时的军队与秦国的防守,表现出历史的波动与变化。
-
地利属人和。
- 强调地理位置与人心和谐的重要性,代表了国家力量的基础。
-
位次功第一,未数酂侯何。
- 诗人自谦,认为自己的功绩不值得与历史上的名将相比。
-
建青油,持柴荷,听黄麻。
- 描述诗人悠闲的生活,享受艺术和自然的美好。
-
乾坤整顿都了,玉殿侍羲娥。
- 暗示历史已被整理,自己在理想的境地中侍奉神明。
-
且醉东湖花柳,却泛西湖舟楫,
- 描绘诗人在美景中沉醉,享受生活的乐趣。
-
留不住岷峨。
- 对美好时光的感慨,无法留住逝去的岁月,体现出人生的无奈。
-
谁为语儒馆,浓墨被诗歌。
- 结束时感慨,谁能在学堂中吟诵诗篇,表达对文化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历史与个人情感结合,通过“青油”、“柴荷”描绘生活的闲适。
- 对仗:诗中多处用对仗形式,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排比:多次使用排比句式,强调历史的广阔与个人的渺小。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历史与现实的结合,表现了诗人对历史英雄的敬仰,对国家的感慨,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思考,抒发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展现了深邃的文化内涵和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英杰:象征英雄人物,承载着历史的崇高与荣耀。
- 天戈:代表战争,暗示历史的悲剧与冲突。
- 青油、柴荷:象征艺术与生活,展现诗人的闲适与雅趣。
- 东湖、西湖:自然景观的象征,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英杰”指的是?
- A. 普通人
- B. 历史上的英雄
- C. 诗人自己
- D. 神话人物
-
填空题:诗人通过“且醉东湖花柳,却泛西湖舟楫”表明了对__的向往。
-
判断题:诗中强调地理和人和的重要性,反映了诗人对国家的关注。 (对/错)
答案
- B
- 美好时光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的名作,表达了对月亮的思考与情感,具有相似的主题。
诗词对比
- 李曾伯 vs. 苏轼:两位诗人都在作品中表现对历史的思考与个人情感,李曾伯更侧重于历史的英雄与国家的兴衰,而苏轼则侧重于自然与人生哲理的结合。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李曾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