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姑射丰标惯野塘,不虞水部入佳章。
雪边未了孤山约,尽有春风一面妆。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梅花盛开的美丽景象。姑射山的美丽常常吸引人们到野塘游玩,谁料到水边的诗歌也能写得如此动人。雪花刚刚融化,孤山的约定尚未结束,春风已经在花朵上轻轻装点。
注释:
- 姑射:传说中的山,常与仙境和美丽的景象相联系。
- 丰标:形容丰盛的标致,指美丽的景象。
- 水部:指水边的风景或与水有关的事物,这里比喻水边的诗歌。
- 雪边:雪刚融化的地方,象征冬天与春天的交替。
- 孤山:特指某一座山,可能象征独立和孤傲。
- 春风:春天的风,象征着新的生命和气息。
典故解析:
“姑射”出自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常被用来形容仙境或美丽的地方。诗中提到的“雪边”与“春风”描绘了自然界的变化,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生命的复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曾伯,字梦阮,号竹溪,南宋时期的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诗歌常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梅花盛开的季节,诗人通过描写梅花的美丽,表达了自己对春天的期待与向往。
诗歌鉴赏:
李曾伯的《太府寺梅花盛开》是一首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诗作。诗中通过“姑射丰标惯野塘”的描绘,展示了梅花盛开时的美丽景象,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然而,诗人并不止于表面的美丽,他通过“水部入佳章”暗示了自然与文学的结合,水边的诗句与梅花相映成趣,显得更加生动。接下来的“雪边未了孤山约”,则引入了时间的流逝,雪的融化意味着冬天的结束,春天的来临,孤山的约定则象征着对未来的期盼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最后一句“尽有春风一面妆”,更是将春天的气息与梅花的美丽相结合,展现出诗人心中那份无尽的生机与希望。
整首诗在写景的同时,蕴含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生活的感悟,充分展现了宋代诗人的艺术风格与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姑射丰标惯野塘:姑射山的美丽常常吸引人们到野塘游玩。
- 不虞水部入佳章:谁料到水边的诗歌也能写得如此动人。
- 雪边未了孤山约:雪花刚刚融化,孤山的约定尚未结束。
- 尽有春风一面妆:春风已经在花朵上轻轻装点。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梅花比作春天的象征。
- 对仗:句式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春风被赋予了装点梅花的能力,增添了诗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梅花盛开的景象,表达了对春天的向往与对生活的热爱,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希望与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象征坚韧与纯洁,常被视为高洁的代表。
- 春风:象征着新生与希望,预示着万物复苏。
- 雪:象征着冬天的结束,代表着寒冷与孤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姑射”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花
B. 一座山
C. 一种水域 -
“春风一面妆”中春风象征着什么? A. 冬天
B. 新生命
C. 孤独 -
诗人通过描写梅花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失落与悲伤
B. 期待与希望
C. 忧愁与沉思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比较李曾伯的梅花诗与王安石的《梅花》可以发现,两者都以梅花为题材,但李曾伯更注重于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交织,而王安石则强调梅花的坚韧和高洁,体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主题。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李曾伯诗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