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昌英叔觅松枝作日棚 其二》

时间: 2025-01-26 03:22:31

欲和新诗且撚髯,岸巾百匝绕前檐。

茅斋或恐清阴薄,更遣苍官去一添。

意思解释

和昌英叔觅松枝作日棚 其二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欲和新诗且撚髯,岸巾百匝绕前檐。
茅斋或恐清阴薄,更遣苍官去一添。

白话文翻译:

我想和新诗一起吟唱,顺手拧着胡须,
岸边的巾帕缠绕在前檐上。
茅草屋也许担心清阴不够,
不如再派一位苍老的官人来增添些阴凉。

注释:

  • 撚髯:撚,拧;髯,胡须。指拧动自己的胡须,表示思考或沉思。
  • 岸巾:岸边的巾帕,可能指用来遮阳或装饰的布料。
  • 百匝:百匝,指缠绕多次,形容巾帕缠得很紧。
  • 茅斋:茅草屋,简单朴素的住所。
  • 苍官:苍老的官人,引申为老者,象征着阴凉的庇护。

典故解析:

本诗未直接引用典故,但提到的“苍官”可以引申为古代文人对长者的尊敬与依赖,象征着人们对宁静和庇护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他以清新自然的诗风、细腻的观察和对生活的热爱而闻名。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具有较强的个人色彩。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之时,诗人通过描写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表达了对平静生活和自然庇护的渴望。诗中松树和茅草屋的意象,传递出一种追求宁静与自然和谐的情感。

诗歌鉴赏:

这一首诗通过简单的日常生活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开篇提到“欲和新诗且撚髯”,显得轻松随意,仿佛在和朋友闲聊,表达了诗人对创作的热情与放松心态。接下来的“岸巾百匝绕前檐”,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日常生活中的小细节,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敏感与观察力。最后一句“更遣苍官去一添”,则隐含了对自然环境的依赖与渴求,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柔情与对岁月静好的追求。整体上,这首诗蕴含了淡淡的忧愁和对自然庇护的向往,体现了杨万里特有的诗风,清新而不失深刻。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欲和新诗且撚髯”:表达了诗人想要创作新诗的冲动,同时撚动胡须的动作,暗示着思考。
    • “岸巾百匝绕前檐”:细致描写了岸边的巾帕缠绕在屋檐上的情景,展现了生活中的细节。
    • “茅斋或恐清阴薄”:提到茅草屋可能缺乏阴凉,暗示诗人对环境的关心。
    • “更遣苍官去一添”:希望通过老者的存在增添一丝阴凉,表达对生活环境的渴望与依赖。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老者比作自然的庇护者,象征着阴凉。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较为工整,体现了宋代诗歌的对仗美。
  •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深刻感悟,以及对岁月静好的珍惜。

意象分析:

  • 松枝:象征着坚韧与生命力,代表着自然的庇护。
  • 茅斋:象征着朴素的生活,反映了诗人对简约而宁静生活的向往。
  • 苍官:代表着岁月的积淀,象征着智慧与庇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撚髯”意指什么?

    • A. 拧动胡须
    • B. 画眉
    • C. 整理衣服
  2. “岸巾百匝”中的“百匝”具体指什么?

    • A. 十圈
    • B. 多次缠绕
    • C. 一圈
  3. 诗人希望“更遣苍官去一添”是为了?

    • A. 增添阴凉
    • B. 增添食物
    • C. 增添朋友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春望》和《和昌英叔觅松枝作日棚 其二》都表达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但《春望》更多表现出对国家的忧虑和个人的情感纠葛,而杨万里的诗则更专注于日常生活的宁静与美好。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显著差异,前者沉重,后者轻松。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杨万里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