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卜算子·登望江楼有感
春水碧于天,野旷天低树。
乘兴闲看万里流,且莫乘流去。
寂寞对汀洲,故国知何处。
凭著朱栏思浩然,处处牵愁绪。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望江楼上所见的美丽春景。春天的水比天空更碧蓝,广阔的野外,天空低垂着树木。作者兴致勃勃地欣赏着万里长流的江水,但又劝自己不要随意随波逐流。面对寂静的洲滩,不禁思念起故乡,不知道它在哪里。依靠着红色的栏杆,思绪万千,处处都因思乡而牵动着愁绪。
注释:
字词注释:
- 春水:指春天的江水,清澈而碧绿。
- 碧于天:比天空更加碧蓝,形容水色极为清澈。
- 野旷:广阔的野外,形容开阔的景色。
- 乘兴:兴致勃勃。
- 汀洲:河边的小洲,指江边的沙洲。
- 朱栏:红色的栏杆,诗人凭栏而立。
- 浩然:浩荡的气势,这里指诗人的豪情。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直接引用古典典故,但“望江楼”作为一个著名的景点,常常出现在古诗词中,象征着对江河的眺望与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魏毓兰,近代诗人,其作品多表现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与思乡之情。虽处于变革时期,但其作品仍保留了传统诗词的韵味和形式。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某个春日,诗人登上望江楼,感受到江水的美丽和对故乡的思念,反映了对家乡的情感与对未来的思考。
诗歌鉴赏:
《卜算子·登望江楼有感》是一首情感深邃的词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及对故乡的思念。开篇以“春水碧于天”引入,描绘了春天的江水清澈,令人心旷神怡。接着“野旷天低树”,将视野扩展到广阔的野外,给人一种开阔与悠远的感觉。
“乘兴闲看万里流”一句,表现了诗人游览时的愉悦心情,但“且莫乘流去”则暗含一种警惕,提醒人们不要随意随波逐流,隐含了对人生方向的思考。接下来的“寂寞对汀洲”,则转入对故乡的思考,在美丽的景色中,诗人却感到孤独与悲伤,流露出浓厚的乡愁情绪。
最后两句“凭著朱栏思浩然,处处牵愁绪”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朱栏成为诗人思绪的寄托,浩然之气与愁绪交织,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感受。
整首词以清丽的自然景象为背景,抒发了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和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魏毓兰对故国情怀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春水碧于天:春天的水面如碧空一般清澈。
- 野旷天低树:广阔的野外,天空低垂,树木在远方显得渺小。
- 乘兴闲看万里流:兴致勃勃地观看江水绵延不绝。
- 且莫乘流去:劝自己不要随意随波逐流,暗示对人生方向的思考。
- 寂寞对汀洲:面对寂静的小洲,感到孤独。
- 故国知何处:心中思念故乡,却不知它在何方。
- 凭著朱栏思浩然:倚靠红色栏杆,思绪激荡,情感奔涌。
- 处处牵愁绪:到处都因思乡而牵动愁绪,表现情感的广泛与深沉。
修辞手法:
- 比喻:春水比作天空,增强了水的清澈感。
- 对仗:如“乘兴”与“且莫”,增强了节奏感。
- 拟人:将愁绪赋予“处处”,更加强调了情感的普遍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生命选择的思考,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展现了对自然美的赞美与对人生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水: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汀洲:代表着孤独与思念。
- 朱栏:象征着寄托与思索的空间。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富有哲理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春水碧于天”比喻了什么?
A) 春天的天空
B) 春天的水
C) 自然的美
D) 诗人的心情 -
填空题:诗中提到“野旷天低____”,描绘了广阔的自然景观。
-
判断题:诗人认为应该随流而去。 (对/错)
答案:
- B
- 树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 李白:同样表达了思乡之情。
- 《登高》 - 杜甫:也有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理想的追求。
- 《望庐山瀑布》 - 李白:同样通过自然景象抒发感情,但更注重景色的壮丽与豪情。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魏毓兰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