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初到洛阳寓居宣教里时已春暮而四老俱在洛中分司》
时间: 2025-01-11 01:59:3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青莎满地无三径,白发缘头忝四人。
官职谬齐商岭客,姓名那重汉廷臣。
圣朝寡罪容衰齿,愚叟多惭未退身。
惟有门人怜钝拙,劝教沈醉洛阳春。
白话文翻译:
满地青色的莎草,没有通向三条小径,
白发爬上额头,和四位老人共享着岁月。
我这一官职与商岭的客人相差无几,
姓名在汉朝大臣中又算得了什么呢?
圣明的朝代对罪过宽容,容许老朽之身,
我这愚笨的老头多么惭愧,却仍未退休。
唯有我的门徒同情我这笨拙,
劝我在洛阳的春天中沉醉。
注释:
- 青莎:指生长在草地上的莎草,象征着春天的景色。
- 三径:指的是通往某个地方的小路,这里暗指无路可走,生动地表现出孤独的心境。
- 忝:谦辞,表示自己不配的意思。
- 官职谬齐:意指自己的官职与商岭的客人相比,实在不值一提。
- 圣朝寡罪:描绘当朝皇帝宽容的治国方针。
- 愚叟:指年老而愚笨的人,自谦的说法。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绅(约778年-约817年),字子华,号青山,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尤其在描写田园风光和人情世态方面颇具造诣。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李绅初到洛阳时,正值春暮,四位年长的友人在身边。他感受到岁月的流逝与个人的渺小,因而写下了这首诗。诗中流露出对年老无用的无奈,以及对春天景色的向往。
诗歌鉴赏:
李绅的《七年初到洛阳寓居宣教里时已春暮而四老俱在洛中分司》通过春天的背景,反映了诗人的个人感受和对时光流逝的思考。诗中开篇以“青莎满地无三径”描绘了一幅春日的图景,意在表现春天的美好与生机,但随之而来的却是“白发缘头忝四人”,这句话将诗人的年龄和身份感受融合在一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人感到自己与四位老友共享春光,却又因官职微薄而感到羞愧,这种矛盾蕴含了他对自身地位的不满与对友谊的珍视。
接下来的几句进一步延展了诗人的内心冲突,诗人自谦其身份,把自己比作“商岭客”,表达了对自己身份的自嘲。诗中“圣朝寡罪容衰齿”展现了对当朝政治宽容度的感慨,同时也隐含着对自己老去的无奈与惭愧。最后以“惟有门人怜钝拙,劝教沈醉洛阳春”结束,诗人虽感到无能为力,但仍然感受到门徒的关怀和洛阳春色的魅力,表示出一种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
整首诗在悲中带喜,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对友谊的珍惜以及对自身年华流逝的感慨,具有深刻的哲理意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青莎满地无三径:描绘春天的草地,三条小径的缺失象征着孤独。
- 白发缘头忝四人:自谦,表达与朋友一起共享春天的无奈感。
- 官职谬齐商岭客:强调官职的微不足道,体现自我贬低。
- 姓名那重汉廷臣:对比自己与汉朝大臣,进一步感到渺小。
- 圣朝寡罪容衰齿:感慨当朝的宽容政策,暗含对自身衰老的惆怅。
- 愚叟多惭未退身:表达对自己老而无能的惭愧。
- 惟有门人怜钝拙:虽感羞愧,但门徒的理解给予了安慰。
- 劝教沈醉洛阳春:劝导诗人享受春天的美好,展现积极的生活态度。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不同身份的比较,增强了诗人的自我反思。
- 自谦:用“愚叟”自称,表现了谦卑的态度。
- 意象:春天与白发的对比,传递了时光的无情和生命的美好。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春天的意象,表达了对老去的无奈和对春天的热爱,展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和对人生的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莎:象征生命与活力,春天的象征。
- 白发:象征衰老与时光的流逝。
- 春天:代表美好和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青莎”象征什么?
- A. 春天的美好
- B. 衰老的无奈
- C. 友谊的珍贵
-
“官职谬齐商岭客”中“谬”字的意思是?
- A. 正确
- B. 错误
- C. 可怜
-
作者在诗中对当朝的评价是?
- A. 严厉
- B. 宽容
- C. 无情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同样描绘自然的美好,表达对人生的感悟。
- 杜甫《春望》:对春天的思考和对时局的感慨有相似之处。
诗词对比:
- 李绅 vs. 杜甫:两位诗人都在春天的背景下表达对生活的思考,李绅更显得轻松愉悦,而杜甫则多了一份沉重与忧虑。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绅诗文集》
- 相关唐代文学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