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

时间: 2025-01-10 21:57:10

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古今幽恨几时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
作者:纳兰性德

身向云山那畔行,
北风吹断马嘶声,
深秋远塞若为情。
一抹晚烟荒戍垒,
半竿斜日旧关城。
古今幽恨几时平。


白话文翻译:

我走向那边的云山,
北风将马的嘶鸣声吹断,
在这深秋的遥远边塞,仿佛是因情而生。
一缕晚烟弥漫在荒凉的戍楼,
倾斜的夕阳照射在旧日的关城。
古今的幽恨,究竟何时才能平息?


注释:

字词注释

  • 身向:身体朝向。
  • 云山:指高远的山,象征着遥不可及的地方。
  • 马嘶声:马匹的叫声,渲染了孤独和寂静的气氛。
  • 深秋:深秋时节,带有萧瑟之感。
  • 荒戍垒:荒凉的防御工事,暗示战争和离别。
  • 半竿:指夕阳的位置,形容太阳已快要落下。
  • 古今幽恨:古往今来的怨恨,表达情感的延续。

典故解析

  • “古今幽恨”:指历史上因离别、战争等产生的怨恨情感,反映了个人情感与历史的交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清代著名词人,字容若,号淳夫,满族人。他的词风细腻,情感真挚,常以个人情感为题材,表达对人生、爱情的思考与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词写于纳兰性德晚年,正值国家动荡、个人情感失落的时期,诗人常常借景抒情,表达对过往的追忆与对未来的迷茫。


诗歌鉴赏:

这首《浣溪沙》通过描绘秋日的边塞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思念。开头一句“身向云山那畔行”即设定了一个遥远而神秘的背景,诗人身处的地理位置与内心情感形成鲜明对比。北风的吹拂不仅是自然环境的描写,更是情感的寄托。诗中提到“马嘶声”被北风吹断,暗示了孤独的旅程和心灵的压抑。

“深秋远塞若为情”一句,则将自然景色与情感结合,深秋的时节往往带着凄凉与感伤,诗人似乎在感叹时光的流逝与人事的无常。一抹晚烟和半竿斜日的描写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营造出一种凄美的氛围,仿佛一切都在诉说着过往的故事。

最后一句“古今幽恨几时平”将个人情感提升到历史的高度,诗人对过往的怨恨与情感的纠葛进行反思,表现出一种无奈与期待。整首词充满了对人生的感慨,对历史的思考,既有个人情感的流露,也有对时事的沉痛反思,体现了诗人深邃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身向云山那畔行:我走向远处的云山,表达了渴望与向往。
  • 北风吹断马嘶声:北风凛冽,马的嘶鸣声被吹散,营造了孤寂之感。
  • 深秋远塞若为情:深秋的边塞,似乎是因为情感而存在,情感与自然的链接。
  • 一抹晚烟荒戍垒:晚霞映照着荒凉的戍楼,暗示了历史的沧桑与个人的无奈。
  • 半竿斜日旧关城:夕阳西沉,照在旧城上,表露出时间的流逝。
  • 古今幽恨几时平:古往今来的怨恨何时才能平息,表达对时间与情感的思考。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身向云山”与“北风吹断”形成对照,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意象:如“晚烟”、“斜日”等都是典型的抒情意象,富有象征意义。
  • 拟人:将自然现象与情感结合,使情感更具生命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时间流逝、个人情感的思考与感慨,体现了历史与个人命运的交织,表现出一种深邃的哲学思考和对生命的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山:象征着理想与追求。
  • 北风:代表着孤独与冷漠。
  • 深秋:暗示着凋零与失落。
  • 晚烟:象征着过去的记忆与情感。
  • 旧关城:历史的象征,承载着古今情感的纠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北风吹断马嘶声”表达了什么情感?
    A. 伤感
    B. 喜悦
    C. 无所谓
    答案:A

  2. “古今幽恨几时平”中的“幽恨”指的是什么?
    A. 对自然的怨恨
    B. 对历史的感慨
    C. 对个人的思念
    答案:B

  3. 诗中提到的“晚烟”象征什么?
    A. 未来的希望
    B. 过往的记忆
    C. 当下的快乐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过往情感的思念与感伤。
  • 宋之问《渡汉江》:描绘了边塞的景象与情感的交织。

诗词对比

  • 纳兰性德与李清照的作品在情感表达上都极为细腻,但纳兰的词更倾向于历史的沉思,而李清照则更多聚焦于个人情感的细腻和忧伤。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词典》:对清代词人的生平及作品进行详细介绍。
  • 《古诗词赏析》:提供古诗词的鉴赏与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古典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