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怪底风光好,还当上已辰。
柳莺樊子口,梁鷰赵家身。
花落春容瘦,阴浓夏意新。
晒书仍焙药,幽事也劳神。
白话文翻译:
这美丽的风光究竟是怎么回事,还正值上已时节。
柳树下莺鸟鸣叫,樊子口传来歌声,
梁上的燕子在赵家飞舞。
花儿凋落,春天的容颜显得瘦弱,
浓密的阴云带来了夏天的新气息。
我在阳光下晒书,又在烘焙药材,
这些幽静的事情也让我费心。
注释:
- 怪底:究竟、怎么回事。
- 上已辰:上已是农历二月中的一个节气。
- 柳莺:柳树上的黄莺,象征春天的生机。
- 樊子口:樊子是古地名,可能指的是某个地方的口岸。
- 梁鷰:指燕子,通常与春夏相连。
- 赵家身:指赵家这个地方,可能是诗人的故乡或所游之地。
- 春容瘦:春天的景色显得消瘦,暗示春光渐去。
- 阴浓夏意新:阴云密布,夏天的气息渐浓。
- 晒书焙药:晒书籍和烘焙草药,表现隐逸生活。
典故解析:
- 樊子:樊噲,汉初名将,可能指代某种文化或历史情境。
- 赵家:古代人家名,常用来代表文人雅士的生活环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生活情趣。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春夏交替之际,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表达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春夏交替的风光和诗人内心的幽静。开篇的“怪底风光好”,透出诗人对美好自然的惊叹,同时也引发了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随后,通过“柳莺樊子口,梁鷰赵家身”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生动的田园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索。
“花落春容瘦”一句则传达了对春天的惋惜,仿佛在感叹生机的流逝,而“阴浓夏意新”则是对夏季新气象的期待与欣喜,表现了诗人对时节更替的敏感与感悟。最后两句则转向个人生活,晒书与焙药的描写,展现了诗人隐逸生活的平淡与宁静,尽管“幽事也劳神”,却也让人感受到生活的乐趣与丰富。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通过疑问的形式表达对美好景色的惊讶,同时引出时节的特点。
- 第二联描写了春天鸟鸣和燕子的景象,营造出一种生动的自然气息。
- 第三联则表现春天的衰退与夏天的来临,形成鲜明对比。
-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追求与思考,虽然生活琐事繁杂,但内心却是宁静的。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柳莺樊子口,梁鷰赵家身”,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拟人:将自然现象与人情结合,生动形象。
-
主题思想:
-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体现了对时光流转的感慨,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柳莺:象征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 燕子:象征吉祥与春天的到来。
- 花落:象征春天的逝去和对美好时光的惋惜。
- 书与药:象征内心的安宁与追求,体现了诗人的隐逸情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题:
-
诗中提到的“怪底风光好”,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惊讶
B. 失落
C. 开心 -
“花落春容瘦”中的“春容”指的是什么? A. 春天的气息
B. 春天的景象
C. 春天的生机 -
诗人在最后两句中提到的“晒书仍焙药”主要表现了什么? A. 忙碌的生活
B. 隐逸的生活
C. 对自然的热爱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春宵》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关注春天,但更多的是国家动乱与个人命运的交织,表现出沉重的历史感。
- 苏轼的《春宵》:则通过轻松愉悦的笔调,表达对春夜的赞美,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文鉴赏辞典》
- 《杨万里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