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再雪》

时间: 2025-01-11 02:00:31

风打波头波打船,并来枕底搅清眠。

先生夜起篷窗看,月满长淮雪满天。

昨脯日脚荡波红,今早天花舞镜中。

雪了又晴晴又雪,海神浑不惜神通。

意思解释

淮河再雪

原文展示:

风打波头波打船,并来枕底搅清眠。
先生夜起篷窗看,月满长淮雪满天。
昨脯日脚荡波红,今早天花舞镜中。
雪了又晴晴又雪,海神浑不惜神通。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淮河雪景的变幻,借着夜晚的风和波浪的声响,诗人难以入眠。夜里,诗人起身透过窗帘看去,月光洒满长淮,雪花纷飞满天。昨日的夕阳映红了河面,今天早上的雪花如舞动的花瓣在镜子中闪烁。雪时而下,时而晴,仿佛连海神也不愿意施展他的神通。

注释:

  • 波头:水面波浪的顶端。
  • 清眠:指安静的睡眠。
  • 先生:诗人自称,表示谦逊。
  • 长淮:指淮河,古代著名的河流。
  • 天花:指雪花,形容如花般飘落。
  • 海神:指河流或大海的神明,寓意自然的力量。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杨万里,字廷秀,号存斋,宋代著名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对生活细致的观察而闻名。他的诗多描写山水、田园、时令,语言平易近人,情感真挚。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冬季,正值淮河流域降雪之际,诗人在天寒地冻之时,描写了雪后清晨的美景,表达了对自然变化的细腻感受。

诗歌鉴赏:

《淮河再雪》通过细腻的观察与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淮河雪景的变化无常,诗人以生动的意象和清晰的感受让读者感受到自然的魅力。诗的开头用“风打波头波打船”的描写,生动呈现出河面波涛的情景,伴随着诗人因波浪声而难以入眠的情绪。接着,诗人夜起观察,月光与雪花交相辉映,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幽美的氛围。第二联通过昨日与今日的对比,展现了自然的变化,昨日的夕阳映衬出河面红色的波光,而今早的雪花如同舞动的花瓣,增添了生活的趣味。最后,诗人以“雪了又晴晴又雪”的反复,表现出自然的无常与神秘,仿佛海神在这场雪中也显得无能为力,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感叹。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风打波头波打船:风吹动波浪,波浪撞击着船只,声响打破了宁静的夜晚。
    • 并来枕底搅清眠:波浪的声响搅动了诗人的清梦,无法入眠。
    • 先生夜起篷窗看:诗人夜间起身,透过篷窗向外张望。
    • 月满长淮雪满天:月亮照耀下,长淮河的景色与满天的雪花交相辉映。
    • 昨脯日脚荡波红:昨日下午,阳光照耀下,河面泛起红色的波光。
    • 今早天花舞镜中:今早雪花如舞动的花瓣,在镜子般的河面上闪烁。
    • 雪了又晴晴又雪:雪时而降,时而晴,展现自然的变幻。
    • 海神浑不惜神通:即使是海神也显得无能为力,无法阻止这自然的变化。
  •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对仗、比喻等修辞手法,如“雪了又晴晴又雪”体现了自然的循环与变化,而“月满长淮雪满天”的对仗则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和内心的感悟,体现了人对自然变化的敬畏与赞美。

意象分析:

  • :象征着纯洁与宁静,表现了冬季的特征和自然的变化。
  • 月光:象征着清明与宁静,映衬出夜的美丽与神秘。
  • 波浪:象征着生命的起伏与变化,反映出自然界的动态。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河流是?
      • A. 长江
      • B. 淮河
      • C. 黄河
    2. 诗人为什么晚上无法入眠?
      • A. 饿了
      • B. 风打波浪声
      • C. 睡觉不舒服
    3. “海神浑不惜神通”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海神的崇拜
      • B. 对自然变化的无奈
      • C. 对海神的指责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宋代诗人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
  • 诗词对比

    • 杨万里的《淮河再雪》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两首诗均描绘自然景观,但《淮河再雪》更注重对雪景的细腻描绘与情感的表达,而《赋得古原草送别》则蕴含着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与对友人的思念。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杨万里诗集》
  • 相关文学评论与研究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