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日雨作遣闷十绝句》

时间: 2025-01-11 05:20:50

归得茅斋松竹边,看风看雨亦欣然。

空檐知与阶何故,须把青苔滴似穿。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三月三日雨作遣闷十绝句
归得茅斋松竹边,看风看雨亦欣然。
空檐知与阶何故,须把青苔滴似穿。

白话文翻译:

在三月三日的雨中,我回到茅草屋旁的松竹之处,静静地欣赏着风和雨,内心感到欢喜。空荡荡的屋檐和台阶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只见青苔滴落的水珠像是在穿透一样。

注释:

  • 茅斋:指用茅草搭建的书房或小屋,象征简朴和隐逸的生活。
  • 欣然:表现出愉快和满足的样子。
  • 空檐:形容屋檐下空荡荡的样子。
  • 滴似穿:形象地描绘雨水滴落在青苔上的样子,生动而细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阮亭,江西庐山人,宋代著名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主张写实,语言清新自然,作品风格洒脱。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杨万里隐居田园之际,表达了他在春雨中的闲适与思考,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中人们寻求内心宁静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三月三日雨作遣闷十绝句》通过简单的场景描写,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时的心境。在春雨纷纷的日子里,诗人回到自己简朴的茅草屋旁,欣然地看着风雨的变化,内心充满了喜悦。诗中“归得茅斋松竹边”描绘出一种自然环境的恬静美,令人向往。而“空檐知与阶何故”则引发了对生活的深思,似乎在质问生活的意义。最后一句“须把青苔滴似穿”更是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细节的敏感与思考。全诗通过简洁的语言与生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体现了他在动荡时代中追求内心平静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归得茅斋松竹边:回到自己的茅草屋旁,松树和竹子环绕,环境清幽。
  • 看风看雨亦欣然:看着风雨的变化,内心感到愉快和满足。
  • 空檐知与阶何故:空荡荡的屋檐和台阶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表现出一种哲思。
  • 须把青苔滴似穿:描绘雨滴落在青苔上的细腻景象,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痕迹。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青苔滴似穿”,形象地描绘了雨水的穿透力,增强了意象的生动性。
  • 拟人:给自然景物以人的情感,使得风雨之间的变化更具情感色彩。
  • 对仗:诗句结构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春雨展开,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在动荡年代中,诗人追求内心宁静和生活美好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茅斋:象征隐逸与清净的生活。
  • 松竹:象征坚韧与高洁,体现了诗人理想的生活态度。
  • 青苔: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反映了对自然的感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回到哪里?
    A. 山顶
    B. 茅草屋旁
    C. 河边

  2. 诗中提到的自然元素有哪些?
    A. 风与雨
    B. 雪与霜
    C. 雷与电

  3. 诗中“青苔滴似穿”是用来描述什么的?
    A. 青苔的颜色
    B. 雨水的细腻
    C. 风的速度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鸟鸣涧》
  • 陶渊明《归园田居》

诗词对比:

可以与另一位诗人的作品进行比较,如李白的《月下独酌》,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但表现手法与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杨万里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