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过苏岩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原文展示:
仰望苍岩高更深,
岩中佳处著禅林。
琼泉万仞峰头落,
一滴泉声一醒心。
白话文翻译:
仰望那苍翠的高岩,更显得深邃无比,
岩中美好的地方有寺庙林立。
从万仞高峰上飞流直下的琼泉,
一滴泉水的声音可以唤醒我的心灵。
注释
字词注释:
- 苍岩:苍翠的山岩,形容山的颜色和形态。
- 佳处:美好的地方,这里指的是寺庙所在的环境。
- 琼泉:指清澈的泉水,琼是美玉的意思,形容水的美丽。
- 万仞:形容山的高度,仞是古代长度单位,指非常高的地方。
- 醒心:唤醒心灵,指泉水声的清脆使人感到清新、醒悟。
典故解析: 本诗并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禅林”可以联系到佛教文化,在中国古代,许多诗人喜爱描绘与自然和佛教相关的景象,以表现心灵的宁静和升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与陆游、范成大齐名。他以山水田园诗闻名,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颇具个性。
创作背景: 《过苏岩》创作于杨万里游历苏岩时,正值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禅宗哲学的思考交织之际。诗中对高山与泉水的描写反映出他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及内心的宁静,表现出一种修身养性的愿望。
诗歌鉴赏
《过苏岩》展现了杨万里高远的视野与内心深处的宁静,诗中以“仰望苍岩”开篇,立即引人入胜。诗人用“苍岩”描绘出高耸入云的山体,表现出自然的雄伟与深邃,似乎不仅仅在看山,更在探索心灵的深处。
接着“岩中佳处著禅林”,诗人借用“佳处”一词,带出禅宗文化的影子,意在表现修行的环境自然与人文的结合。这样的描写不仅让人感受到环境的优美,更引发读者对心灵修养的思考。
“琼泉万仞峰头落”,描绘了飞流直下的清泉,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动态之美。而“滴泉声一醒心”则把自然的声音与心灵的感悟结合在一起,显示出水声的清脆使人心灵觉醒,体现出诗人的情感共鸣。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透过自然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体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的崇尚和对禅宗思想的吸收。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仰望苍岩高更深:描绘了高耸的山岩,表现出作者对高山的敬畏与赞美,同时也暗示着对深邃内涵的追求。
- 岩中佳处著禅林:通过“佳处”引入禅宗文化,强调山岩中的寺庙与自然的和谐共存,隐含着对修行的向往。
- 琼泉万仞峰头落:形象地描绘了从高峰流下的泉水,象征着纯洁与灵动,给人以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享受。
- 一滴泉声一醒心:将泉水声与心灵的觉醒结合,表现出自然的声音对心灵的启迪,传达出一种宁静与觉悟的哲思。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琼泉”将泉水比作美玉,增强了诗句的美感。
- 对仗:如“仰望苍岩高更深”与“琼泉万仞峰头落”,形成了和谐的音韵美。
- 拟人:泉水声仿佛在与心灵对话,生动形象。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山水的描绘,表达了对心灵宁静的向往与追求,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对禅宗思想的理解,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苍岩:象征着永恒与高远,代表着大自然的伟力。
- 禅林: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与修行的环境。
- 琼泉:象征着纯净与灵动,代表着心灵的清澈与觉醒。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苍岩”主要指什么?
- A. 低矮的山
- B. 高耸的山岩
- C. 河流
- D. 草地
-
“一滴泉声一醒心”中,泉声的作用是什么?
- A. 使人烦恼
- B. 唤醒心灵
- C. 令人生气
- D. 让人睡觉
-
诗中提到的“禅林”主要与哪个文化相关?
- A. 道教
- B. 佛教
- C. 儒教
- D. 民间信仰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望岳》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比较《过苏岩》和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自然之美,但王维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而杨万里则更注重心灵的觉醒与内心的宁静。王维的诗中带有更多的哲理思考,而杨万里的诗则表现出一种轻松的情感流露。两者在风格上虽有不同,但都体现了宋代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鉴赏辞典》
- 《唐诗宋词选》
- 《中国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