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夜永留清坐,诗臞称病客。
溪鸣风处停,月湿露中松。
喜事何曾梦,灯花诳杀侬。
欲归归已得,归得却无悰。
白话文翻译:
夜深了,我静静地坐着,身为病客的我写不出好诗。
溪水在风中鸣叫,月光洒在湿润的松树上。
喜悦的事情何曾在梦中出现,灯下的花儿却让我感到失落。
想要回去,回去已经实现,但回去的心境却没有了快乐。
注释:
- 臞:瘦弱,这里指因生病而显得无力。
- 诳:欺骗、误导,这里指灯花的美丽让人产生错觉。
- 悰:这里指心情的愉悦或满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诗人,江西庐陵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平易近人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情感和哲理。杨万里在诗歌中常融入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夜坐》写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之际,诗人因病而感到身心疲惫,借夜坐之际反映内心孤独与失落的情感。
诗歌鉴赏:
《夜坐》是一首表现孤独与失落情感的诗。诗中通过夜晚的静谧和自然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生活的思考。开头两句“夜永留清坐,诗臞称病客”将读者带入一个清冷的夜晚,诗人因病无力创作,感受到身心的羸弱。接下来的“溪鸣风处停,月湿露中松”则通过描绘自然的景象,呈现出夜晚的宁静与美丽,但诗人却无法从中获得真正的快乐。
诗中“喜事何曾梦,灯花诳杀侬”表达了对快乐的渴望与失落,似乎连梦中也没有出现过真正的喜悦。而最后两句“欲归归已得,归得却无悰”则揭示诗人无论身体上回归了家,却发现内心的空虚依然无法填补。这种矛盾的情感让整首诗充满了深沉的思索与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夜永留清坐:夜晚漫长,我静静地坐着,暗示时间的流逝与孤独。
- 诗臞称病客:因为生病而显得无力,只能自称病人,表露出无奈。
- 溪鸣风处停:溪水在风中流淌,营造出自然的声音与气氛。
- 月湿露中松:月光洒在湿润的松树上,描绘宁静的夜景。
- 喜事何曾梦:过去的快乐似乎从未出现,如此失落。
- 灯花诳杀侬:灯下的花儿美丽却也迷惑人心,让我感到悲伤。
- 欲归归已得:身为诗人,身体上已经回归了。
- 归得却无悰:但内心却没有了那种快乐的感觉。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己比作“病客”,表达身体与心灵的双重疲惫。
- 拟人:溪水与风的声音仿佛在诉说,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上下句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反思,通过夜坐的孤独与失落,表达了对快乐的渴求与内心的空虚,揭示了人类在自然与内心世界之间的矛盾。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夜:象征孤独与沉思的时刻。
- 溪水:自然的声音,传达出生命的流动。
- 灯花:美丽的表象,象征着虚幻的快乐。
- 月光:夜晚的明亮,象征着希望与孤独的结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诗臞”是什么意思?
- A. 诗写得很好
- B. 诗写得瘦弱
- C. 诗人身体健康
- D. 诗人很快乐
-
诗人想表达的是:
- A. 对自然的赞美
- B. 对生活的无奈与失落
- C. 对朋友的怀念
- D. 对家乡的思念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杜甫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家国的忧虑与个人命运的思考,而杨万里的《夜坐》则更多地关注于个人的孤独与内心的挣扎。两者都使用了夜晚的意象,但情感基调和表现手法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杨万里诗文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