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贼班师明发潮州》

时间: 2025-01-26 03:57:17

不是潢池赤白囊,何缘杖屦到潮阳。

官军已扫狐兔窟,归路莫孤山水乡。

便去罗浮参玉局,更登浴日折扶桑。

还家儿女搜行李,满袖云烟雪月香。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平贼班师明发潮州
作者:杨万里 〔宋代〕

不是潢池赤白囊,何缘杖屦到潮阳。
官军已扫狐兔窟,归路莫孤山水乡。
便去罗浮参玉局,更登浴日折扶桑。
还家儿女搜行李,满袖云烟雪月香。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并不是因为水池的水是赤白相间的,所以我才要挑着行李来到潮阳。官军已经清扫了藏匿贼寇的地方,回家的路上不应该再孤单地走在山水之间。接着我要去罗浮山参拜玉帝,登高望远,沐浴在阳光下,折下一些扶桑树的枝条。回到家中,儿女们正在忙着收拾行李,满袖的衣服里飘散着云烟与雪月的芬芳。


注释:

字词注释:

  • 潢池:指有水的地方,常指池塘。
  • 杖屦:手杖和鞋子,表示旅行。
  • 官军:指朝廷的军队。
  • 狐兔窟:比喻贼寇的藏身之处。
  • 罗浮:指罗浮山,位于广东省,是道教圣地。
  • 玉局:指天宫,神仙居所。
  • 扶桑:传说中的一种神树,象征光明与希望。
  • 云烟雪月香:比喻清新美丽的气息,象征美好生活的回归。

典故解析:

  • 罗浮山:道教名山,历史悠久,是文人墨客游览的胜地,象征着诗人向往的理想世界。
  • 扶桑:古代神话中的神树,象征光明与希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的诗人、词人。他以山水诗著称,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常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朝廷对抗贼匪的背景下,诗人表达了对国家安定、家庭团聚的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笔调,描绘了诗人在经历了战争与动荡之后,渴望回归家庭与平静生活的心情。开篇的“不是潢池赤白囊”引出旅行的缘由,表明自己并非因景而来,而是出于归乡的心愿。接着,诗人描绘了官军扫荡贼寇后,归路上的宁静与安详,传达出一种对国家安定的欣慰。随后,诗人向往着罗浮山的神仙境地,象征着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最后,回到家中,儿女的温馨与亲情令诗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令人向往。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情的抒发,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未来的期盼。特别是最后一句“满袖云烟雪月香”,将诗人的思乡情与对生活的热爱结合,形成了一个完美的意境,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不是潢池赤白囊:诗人开头以否定句式,表明并非为眼前的水景所吸引。
  2. 何缘杖屦到潮阳:问自己为何带着行李来到潮阳,暗示归乡的急切心情。
  3. 官军已扫狐兔窟:官军的胜利象征着安定,消除了对家乡的担忧。
  4. 归路莫孤山水乡:归途不应再孤单,暗含对家乡的思念与期待。
  5. 便去罗浮参玉局:向往道教圣地,象征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6. 更登浴日折扶桑:强调追求光明与希望。
  7. 还家儿女搜行李:回到家中,家庭的温馨感扑面而来。
  8. 满袖云烟雪月香:形容生活的美好,充满生机与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狐兔窟”比喻贼寇的藏身之处。
  • 对仗:整首诗结构工整,音韵和谐,形成对仗之美。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作者对战争胜利、家庭团聚的喜悦,展现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体现了强烈的生活热情和对家乡的眷恋。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潢池:象征着自然美景与宁静。
  • 官军:象征着正义与安定。
  • 罗浮:代表理想与追求。
  • 扶桑:象征光明与希望。
  • 云烟雪月香:象征着美好生活的气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杖屦”指的是什么?
    A. 行李
    B. 手杖和鞋子
    C. 旅游

  2. 诗人向往的地方是哪个山?
    A. 泰山
    B. 黄山
    C. 罗浮山

  3. “满袖云烟雪月香”中的“云烟”指的是什么?
    A. 烟雾
    B. 生活的美好
    C. 自然景色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山中宁静的生活。

诗词对比:

  • 杨万里的《平贼班师明发潮州》与杜甫的《春望》:两者皆反映了对国家安定与家庭团聚的思考,但杨万里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杜甫则更多地关注国家的动荡与民生的苦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杨万里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