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正月十三日。雪中送文安国还朝》
时间: 2025-01-10 22:01:5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江红·正月十三日。雪中送文安国还朝》
苏轼
天岂无情,天也解多情留客。
春向暖朝来底事,尚飘轻雪。
君过春来纡组绶,我应归去耽泉石。
恐异时杯酒忽相思,云山隔。
浮世事,俱难必。
人纵健头应白。
何辞更一醉,此欢难觅。
欲向佳人诉离恨,泪珠先已凝双睫。
但莫遣新燕却来时,音书绝。
白话文翻译
天哪,难道没有情感吗?其实天也懂得留客的多情。春天的温暖何时才能到来,轻雪依旧飘落。
你在春天到来的时候,我应该回去寻求泉石的安宁。
恐怕在异地的时光中,杯酒之间忽然让我思念你,云山遥隔。
人世间的事,皆难以预料。
即使人再壮健,终究会白头。
何必再说一醉,难得的欢聚时光。
我想对佳人诉说离愁,泪水早已在眼睫上凝聚。
但愿不要等到新燕再回来的时候,音信已经绝断。
注释
- 天岂无情:天难道没有情感吗?指天意无情。
- 纡组绶:意指春天到来,身着华服。
- 耽泉石:指对自然的寄情,寻找安宁之处。
- 杯酒忽相思:饮酒时忽然产生思念之情。
- 新燕却来时:新燕归来,象征春天的到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他的诗词兼具豪放与细腻,风格多变,深受后人喜爱。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苏轼被贬至黄州期间,正值正月,雪中送别友人文安国回朝,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及对生活的感慨。
诗歌鉴赏
苏轼的《满江红》是一首抒情的送别诗,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生活的感悟。诗的开头以“天岂无情”引入,既表现了自然的冷漠,又暗示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诗人在雪中送别友人,虽有离愁别绪,但仍不失对春天到来的期待与希冀。
整首诗的情感波动通过对比手法得以体现。诗人从对友人的思念,逐步引向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并最终回归到对美好情感的珍惜。特别是“欲向佳人诉离恨,泪珠先已凝双睫”,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思念的沉重和对美好事物的无奈和渴望,令人感同身受。
此外,诗的最后两句“但莫遣新燕却来时,音书绝”,以新燕象征春天的到来,暗示着希望与失去之间的对比,令人唏嘘不已。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苏轼高超的艺术才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天岂无情,天也解多情留客。:表达了对自然与人情的感慨,认为天虽然无情,但也理解人的情感。
- 春向暖朝来底事,尚飘轻雪。:春天即将来临,但雪依然飘落,象征着离别的寒冷。
- 君过春来纡组绶,我应归去耽泉石。:友人将要归去,诗人希望回到自然之中寻求宁静。
- 恐异时杯酒忽相思,云山隔。:担心在异地饮酒时会想起友人,体现了离愁。
- 浮世事,俱难必。:世间的事情难以预料,暗含人生无常。
- 人纵健头应白。:即使年轻,也终会衰老,强调时间的流逝。
- 何辞更一醉,此欢难觅。:借酒消愁,表明在此欢聚时光难得。
- 欲向佳人诉离恨,泪珠先已凝双睫。:渴望向心爱之人倾诉离愁,泪水已然涌出,表现了情感的深切。
- 但莫遣新燕却来时,音书绝。:希望不再等到春天新燕归来时,已无音信,象征失去的联系。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与新燕联系,象征着希望与重聚。
- 拟人:将天赋予情感,使自然与人情产生共鸣。
- 对仗:如“浮世事,俱难必”,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抒发离愁别绪,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无奈,同时也展现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天:象征着无情、冷漠。
- 春:代表希望与重聚。
- 雪:象征离别的寒冷与孤寂。
- 佳人:象征着心灵寄托与思念的对象。
这些意象在诗中交织,形成了丰富的情感层次,表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友人的不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满江红》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杜甫
- C. 苏轼
- D. 白居易
-
诗中“春向暖朝来底事”中的“春”象征什么?
- A. 离别
- B. 希望
- C. 冷漠
- D. 疲惫
-
诗的最后一句“但莫遣新燕却来时,音书绝”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欢聚
- B. 失去联系的无奈
- C. 对未来的期待
- D. 对自然的赞美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对离别与思念的深情描绘。
- 《月夜忆舍弟》:杜甫对亲情的铭记与思念。
诗词对比
- 《静夜思》(李白)与《满江红》的比较:两者都表现了对亲人的思念,但《静夜思》更为直白,而《满江红》情感层次更为复杂,涉及对友谊、人生的思考。
参考资料
- 《苏轼全集》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