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女儿 怀归》
时间: 2024-09-19 20:57:5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好女儿 怀归
作者: 溥儒 〔近代〕
春水平地,杜鹃啼时。
正花飞,一阵风兼雨。
绾离愁几许。
参红外万点,碧柳千丝。
故园悠悠乡路,蓬山渺渺,
佳期更何年。
再望西楼月,
只秋霜生鬓,
天涯路断,
永夜相思。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水面平静,杜鹃鸟在此时啼鸣。
正是花瓣随风而舞,伴随着阵阵风雨。
我绾起多少离愁?
在红色的花朵之外,还有万点星星般的愁苦,碧绿的柳条如千丝万缕。
故乡的道路悠长,蓬莱的山峰渺渺,
佳期又要等到何年呢?
再看那西楼的月亮,
只见秋霜已在我的鬓角生出,
天涯的路已断,
漫漫长夜中唯有相思。
注释:
字词注释:
- 春水平地:春天的水面平静,暗示春天的宁静。
- 杜鹃啼:杜鹃鸟的叫声,常与离愁别绪相联系。
- 绾离愁:用“绾”字形象地描绘了愁绪的缠绕。
- 参红外万点:红花外的万点愁苦,形象且含蓄。
- 蓬山:指代远方的山,常用作故乡的象征。
- 佳期:美好的相聚时光。
- 西楼月:指西方楼上的月亮,象征思念。
典故解析:
- 杜鹃:在古代诗词中,杜鹃常被视为悲伤的象征,因其叫声与离别相关。
- 蓬莱:在中国古代神话中,蓬莱是仙山,常用作远方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溥儒(1896-1963),字子恺,号白青,近代诗人、美术家,生于北京,卒于台北。其诗风清新婉约,常表现对故土的思念和离愁。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作者离乡在外之时,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离愁,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和个人游离的状态。
诗歌鉴赏:
《好女儿 怀归》是溥儒一首充满乡愁的诗作,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诗的开头以“春水平地,杜鹃啼时”引入,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显忧伤的氛围。杜鹃的啼声,常常被视为离别和思念的象征,正是这种声响触动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
接下来的“正花飞,一阵风兼雨”,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与变化,同时也暗示了愁苦与思念的情绪。诗人在此刻将个人的离愁与自然景象巧妙结合,形成一种和谐而又悲凉的对比。
“绾离愁几许”,诗人以“绾”字形象地表现了离愁的纠缠和难以割舍。随后,诗人通过“参红外万点,碧柳千丝”的意象,进一步深化了离愁的层次。红花与绿柳的交错,象征着愁苦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最后的几句“故园悠悠乡路,蓬山渺渺,佳期更何年”,则将思念推向高潮,既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也暗示了对未来相聚的无尽渺茫,令人感到一种无奈和失落。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最终以“天涯路断,永夜相思”收尾,展示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春水平地,杜鹃啼时:描绘春天的宁静,点出时令和情感背景。
- 正花飞,一阵风兼雨:展现春天气候的变化,暗示情感的动荡。
- 绾离愁几许:问自己有多少离愁,情感的自省。
- 参红外万点,碧柳千丝:丰富的意象,体现愁苦的无尽。
- 故园悠悠乡路,蓬山渺渺:故乡的遥远与渺小,反映思乡之情。
- 佳期更何年:表达对未来相聚的惶惑与渴望。
- 再望西楼月:月亮的意象引起思念。
- 只秋霜生鬓:岁月的流逝,时间的无情。
- 天涯路断,永夜相思:最终的孤独与思念,情感的凝聚。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杜鹃”与“秋霜”传达情感。
- 拟人:让自然景象与情绪相融合,加深情感表现。
- 对仗:如“故园悠悠乡路,蓬山渺渺”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离愁的深刻描绘,反映了个人在社会变迁中的无奈与孤独。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杜鹃:悲伤、离别。
- 春水:生机、希望。
- 碧柳:柔情、思念。
- 西楼月:孤独、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杜鹃啼代表什么情感?
- A. 欢愉
- B. 离别
- C. 祝福
- D. 忘却
-
诗歌的主题主要是:
- A. 友情
- B. 爱情
- C. 乡愁
- D. 自然
-
“绾离愁几许”中的“绾”字有何意义?
- A. 纠缠
- B. 放下
- C. 追求
- D. 选择
答案:
- B
- C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下独酌》李白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但通过月亮的意象表现得更为直接。
- 《月下独酌》:在孤独中寻求自我,情感上有更多的自省与反思。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溥儒诗文集》
- 《诗词与人生:古典诗词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