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与张古松登峄山》

时间: 2025-01-27 03:33:19

高秋逢令节,空值客中身。

纵有登高兴,知无送酒人。

霜催南浦雁,烟黯隔江蘋。

莫折黄花看,羞君白发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高秋逢令节,空值客中身。
纵有登高兴,知无送酒人。
霜催南浦雁,烟黯隔江蘋。
莫折黄花看,羞君白发新。

白话文翻译:

在这高秋的节日里,身为旅客的我感到无比孤独。即使有登高的兴致,但却没有人来送上美酒。霜打南方的雁群,烟雾弥漫使得江边的水草显得黯淡。不要去折黄花观赏,这让我觉得羞愧,因为你已满头白发。

注释:

  • 高秋:指秋季即将结束的时候,天气渐冷,秋高气爽。
  • 令节:指的是传统节日,通常指重阳节。
  • 纵有:即使有。
  • 登高兴:登高的兴致,指重阳节登高的习俗。
  • 知无:不知道是否有。
  • 送酒人:指来送酒的人。
  • 霜催:霜降使得。
  • 南浦:南方的水边,特指南方的河流或湖泊。
  • 江蘋:江边的水草。
  • 莫折:不要去折。
  • 黄花:指的是重阳节的菊花。
  • 羞君白发新:感到惭愧的是你已满头白发。

典故解析:

  • 重阳节:在农历九月初九,是古代的传统节日,登高、赏菊、饮酒是主要活动,诗中提及的“黄花”即指菊花。
  • 白发:常被视为老年和时光流逝的象征,表现出对岁月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时行,明代诗人,擅长五言诗和古风,作品多体现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重阳节,表现了诗人在节日中感受到的孤独与惆怅,反映了他对人生无常和老去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重阳节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在高秋季节的深切感受。诗人通过描绘节日的孤寂,抒发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开头两句直抒胸臆,展现了诗人身为旅客的孤独,虽然有登高的兴致,但没有人陪伴,令人感到无奈。接下来的两句通过描写秋霜催雁、江边烟雾,营造出一种萧瑟的氛围,进一步强化了孤独感。最后两句通过“不折黄花”,表达了对年华已逝的无奈与惭愧,尤其是提到“羞君白发新”,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友人的关怀和对自身老去的惋惜。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和对传统节日的感慨。

诗词解析:

  1. 高秋逢令节:描写时节,强调秋天的高远和节日的到来。
  2. 空值客中身:展现孤独的心境,身为客人的无奈。
  3. 纵有登高兴,知无送酒人:虽有兴致,但缺乏陪伴,孤单的感受。
  4. 霜催南浦雁,烟黯隔江蘋:用自然景象反映心情,雁群和江水的黯淡相呼应。
  5. 莫折黄花看,羞君白发新: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惋惜,黄花与白发形成鲜明对比,传达出年华易逝的感慨。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霜催南浦雁,烟黯隔江蘋”,形成对称的意象。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联系,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 拟人:霜与烟雾似乎带有情感,增强了诗歌的意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节日孤独的感慨,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惋惜。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情感,诗人传达出对友人的关心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意象分析:

  • 高秋:象征着成熟与收获,同时也暗示着生命的衰退。
  • 黄花:菊花象征重阳节,同时也隐喻着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 白发:象征着衰老与时间的无情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哪个?

    • A. 元旦
    • B. 重阳节
    • C. 中秋节
  2. 诗人感到孤独的原因是什么?

    • A. 没有人陪伴
    • B. 天气太冷
    • C. 食物不够
  3. “霜催南浦雁”中的“霜”指的是什么?

    • A. 秋天的寒冷
    • B. 雁群的迁徙
    • C. 江边的雾气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诗词对比

  • 杜甫《登高》:同样描写重阳节的登高,但更强调家国情怀与个人遭遇的沉重。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则表现出对兄弟的思念,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连接。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明代诗人传记》
  • 《重阳节的文化意义与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