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邀郡守吴山登高》

时间: 2025-01-11 02:13:22

西历郡峰到上头,诸天下瞰五湖流。

韦郎治郡多公暇,白傅耽山况属秋。

黄菊紫萸开胜会,朱幡皂盖引仙驺。

古来风景褰帷处,非是寻常落帽游。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九日邀郡守吴山登高
皇甫汸 〔明代〕

西历郡峰到上头,
诸天下瞰五湖流。
韦郎治郡多公暇,
白傅耽山况属秋。
黄菊紫萸开胜会,
朱幡皂盖引仙驺。
古来风景褰帷处,
非是寻常落帽游。

白话文翻译:

在九月九日,我邀请郡守一起登上吴山。
从山顶俯瞰,五湖的水流在眼前延展。
韦郎治理郡务,常有闲暇,
白傅则沉迷于山林,正值秋季。
黄菊和紫萸在这美好的时节盛开,
红色的旗帜和黑色的轿子引导着神仙的车驾。
自古以来,这里的风景如同揭开帷幕一般,
并不是一般的游玩。

注释:

字词注释:

  • 西历:指西方的历法,这里可能表示特定的节令。
  • 郡峰:指郡内的山峰。
  • 韦郎:指韦应物,唐代诗人。
  • 白傅:指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
  • 胜会:美好的聚会,节日的欢庆。
  • 朱幡:红色的旗帜。
  • 皂盖:黑色的轿盖。

典故解析:

  • 九日:重阳节,古时有登高的习俗。
  • 韦郎、白傅:两位历史上有名的文人,表明作者对其的敬仰和追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皇甫汸,明代诗人,少有名声,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风格清新自然。其诗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怀念。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九月重阳节,作者邀请郡守一同登高,既体现了节日的氛围,也展示了友人间的情谊。此时正值秋季,山水景色宜人,诗中借景抒情,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与对友谊的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九月重阳节为背景,通过描绘吴山的美丽景色和友人间的情谊,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开头两句通过“西历郡峰到上头,诸天下瞰五湖流”,展示了从高处俯瞰的壮阔景象,给人一种开阔的感觉,带有一种豪情。接下来提到韦郎与白傅,表明历史名人在此聚会,既传承了文化,又增添了诗的厚度。诗中对黄菊紫萸的描绘,展现了秋天的色彩和丰收的气氛,极具画面感。而“朱幡皂盖引仙驺”则是借用神话传说,给诗增添了神秘色彩,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最后的“非是寻常落帽游”,强调了这次聚会的特殊性,既是对自然的陶醉,也是心灵的寄托。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西历郡峰到上头:诗人描绘登高的场景,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 诸天下瞰五湖流:从高处俯瞰,体现了壮丽的自然景观。
  • 韦郎治郡多公暇:提到韦郎,显示他在政务之余的闲暇。
  • 白傅耽山况属秋:白傅沉迷于山水,正值秋季,增添了诗意。
  • 黄菊紫萸开胜会:描绘花卉盛开,象征喜庆与丰收。
  • 朱幡皂盖引仙驺:运用神话传说,增添了诗的神秘感。
  • 古来风景褰帷处:强调这片风景的历史悠久。
  • 非是寻常落帽游:强调这次聚会的独特性,超越一般游玩的意义。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色与人情融为一体,表现出人对自然的敬畏。
  • 对仗:如“黄菊紫萸”,展示了汉字的美感。
  • 排比:通过一系列意象的叠加,加深了诗的层次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现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友人情谊的珍惜,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热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浓厚的文化底蕴与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郡峰:象征着高远的志向。
  • 五湖:象征着广阔的胸怀与包容。
  • 黄菊紫萸:代表着秋天的美丽与丰收。
  • 朱幡皂盖:象征着神秘与美好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主要描绘的是哪一个节日?

    • A. 中秋节
    • B. 重阳节
    • C. 春节
  2. 诗中提到的韦郎和白傅分别指的是哪两位历史人物?

    • A. 李白和杜甫
    • B. 韦应物和白居易
    • C. 王维和孟浩然
  3. “黄菊紫萸开胜会”中的“胜会”指的是什么?

    • A. 普通聚会
    • B. 特殊节日的聚会
    • C. 朋友的聚餐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by 杜甫
  • 《秋夕》 by 白居易

诗词对比:

  • 杜甫的《登高》同样以登高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而皇甫汸的《九日邀郡守吴山登高》则更侧重于秋日的游乐与友谊的珍重,两者在情感基调和表现方式上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诗词的艺术与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