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雨》

时间: 2025-01-11 08:02:30

自入春来旱,祈求到夏中。

数朝人尽恐,今夜雨须通。

云气昏独散,雷声隐渐隆。

池鱼先得活,欢喜与予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自入春来旱,祈求到夏中。数朝人尽恐,今夜雨须通。云气昏独散,雷声隐渐隆。池鱼先得活,欢喜与予同。

白话文翻译:

自从春天以来一直干旱,人们祈求直到夏天中期。几天来人们都非常担心,今晚必须要有雨。云气昏暗中独自散开,雷声隐隐约约地响起。池塘里的鱼首先得到了生机,它们和我一样欢喜。

注释:

  • 自入春来旱:自从春天开始就一直没有下雨。
  • 祈求到夏中:人们一直祈求下雨,直到夏天中期。
  • 数朝人尽恐:几天来人们都非常担心。
  • 今夜雨须通:今晚必须要有雨。
  • 云气昏独散:云气在昏暗中独自散开。
  • 雷声隐渐隆:雷声隐隐约约地响起。
  • 池鱼先得活:池塘里的鱼首先得到了生机。
  • 欢喜与予同:它们和我一样欢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玑(约1080-1148),字子美,号东篱,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这首诗《喜雨》是在长期干旱后终于迎来降雨时所作,表达了诗人对雨水的渴望和对自然生机的喜悦。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当时可能正值干旱季节,长时间的干旱使得人们生活困苦,农作物受损。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雨水的迫切需求和对自然恢复生机的喜悦。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长期干旱后终于迎来降雨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雨水的渴望和对自然生机的喜悦。诗中“自入春来旱,祈求到夏中”直接点明了干旱的时间跨度,而“数朝人尽恐,今夜雨须通”则进一步强调了人们对雨水的迫切需求。后两句“云气昏独散,雷声隐渐隆”通过生动的意象描绘了降雨前的自然变化,预示着雨水的到来。最后两句“池鱼先得活,欢喜与予同”则通过池鱼的生机盎然,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恢复生机的喜悦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自入春来旱:诗人从春天开始就经历了干旱,这里直接点明了干旱的时间跨度。
  2. 祈求到夏中:人们一直祈求下雨,直到夏天中期,这里表达了人们对雨水的迫切需求。
  3. 数朝人尽恐:几天来人们都非常担心,这里强调了干旱给人们带来的恐慌。
  4. 今夜雨须通:今晚必须要有雨,这里表达了诗人对雨水的渴望。
  5. 云气昏独散:云气在昏暗中独自散开,这里描绘了降雨前的自然变化。
  6. 雷声隐渐隆:雷声隐隐约约地响起,这里预示着雨水的到来。
  7. 池鱼先得活:池塘里的鱼首先得到了生机,这里通过池鱼的生机盎然,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恢复生机的喜悦。
  8. 欢喜与予同:它们和我一样欢喜,这里表达了诗人与自然共情的喜悦之情。

修辞手法:

  • 拟人:诗中“云气昏独散,雷声隐渐隆”通过拟人手法,赋予云气和雷声以人的行为和声音,增强了诗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 对比:诗中通过干旱与降雨的对比,突出了雨水的珍贵和对自然生机的渴望。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对雨水的渴望和对自然生机的喜悦。通过对长期干旱和终于迎来降雨的描绘,诗人传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气:象征着降雨前的自然变化,预示着雨水的到来。
  • 雷声:象征着自然的力量和生机,预示着雨水的到来。
  • 池鱼:象征着自然生机的恢复,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恢复生机的喜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徐玑 B. 苏轼 C. 杜甫 D. 李白

  2. 诗中提到的“自入春来旱”指的是什么? A. 春天开始就一直没有下雨 B. 春天开始就有雨水 C. 夏天开始就一直没有下雨 D. 夏天开始就有雨水

  3. 诗中“今夜雨须通”表达了什么? A. 今晚不需要雨水 B. 今晚必须要有雨 C. 今晚雨水已经来了 D. 今晚雨水不会来

  4. 诗中“池鱼先得活”表达了什么? A. 池鱼已经死了 B. 池鱼得到了生机 C. 池鱼不需要雨水 D. 池鱼已经离开了

答案:1. A 2. A 3. B 4.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诗也描绘了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
  • 杜甫《春望》: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

诗词对比:

  • 徐玑《喜雨》与杜甫《春望》: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景象,但徐玑的诗表达了喜悦之情,而杜甫的诗则表达了忧虑之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徐玑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徐玑的诗风和创作背景。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古代诗歌鉴赏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徐玑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