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水》

时间: 2025-01-11 05:11:44

湘水几千里,平流少激渊。

数家分市井,列石起峰峦。

岂是昔曾到,独疑画上看。

吟咏身渐老,向此作微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湘水几千里,平流少激渊。数家分市井,列石起峰峦。岂是昔曾到,独疑画上看。吟咏身渐老,向此作微官。

白话文翻译: 湘江绵延数千里,水流平稳少有急流。几户人家分散在市井之间,排列的石头形成了峰峦。难道是我曾经到过的地方吗?独自怀疑是在画中看到的。吟咏着诗句,身体渐渐衰老,在这里担任一个小官。

注释:

  • 湘水:指湘江,流经湖南。
  • 平流少激渊:形容水流平稳,少有急流。
  • 数家分市井:几户人家分散在市井之间。
  • 列石起峰峦:排列的石头形成了峰峦的景象。
  • 岂是昔曾到:难道是我曾经到过的地方吗?
  • 独疑画上看:独自怀疑是在画中看到的。
  • 吟咏身渐老:吟咏着诗句,身体渐渐衰老。
  • 向此作微官:在这里担任一个小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玑(生卒年不详),字元直,宋代诗人。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色,风格清新,情感真挚。这首诗可能是徐玑在担任某个小官职时所作,表达了他对湘江景色的感慨和对自身境遇的反思。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徐玑在担任某个小官职时所作,通过对湘江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自身境遇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湘江为背景,描绘了江水的平稳和周围的自然景色。通过“平流少激渊”和“列石起峰峦”等词句,诗人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壮丽的画面。诗中的“岂是昔曾到,独疑画上看”表达了一种对美景的陌生感和似曾相识的感觉,增强了诗歌的神秘和美感。最后两句“吟咏身渐老,向此作微官”则透露出诗人对自身境遇的感慨,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湘水几千里,平流少激渊:湘江绵延数千里,水流平稳少有急流。这里描绘了湘江的宽广和平静。
  2. 数家分市井,列石起峰峦:几户人家分散在市井之间,排列的石头形成了峰峦的景象。这里描绘了江边的市井生活和自然景色。
  3. 岂是昔曾到,独疑画上看:难道是我曾经到过的地方吗?独自怀疑是在画中看到的。这里表达了对美景的陌生感和似曾相识的感觉。
  4. 吟咏身渐老,向此作微官:吟咏着诗句,身体渐渐衰老,在这里担任一个小官。这里透露出诗人对自身境遇的感慨,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列石起峰峦”比喻排列的石头形成了峰峦的景象。
  • 拟人:“平流少激渊”拟人化地描述了水流的平稳。
  • 对仗:“湘水几千里,平流少激渊”和“数家分市井,列石起峰峦”形成了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自身境遇的感慨。通过描绘湘江的景色和诗人的内心感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湘水:湘江,象征着宽广和平静。
  • 平流少激渊:水流平稳,少有急流,象征着宁静和安详。
  • 数家分市井:几户人家分散在市井之间,象征着市井生活和人文气息。
  • 列石起峰峦:排列的石头形成了峰峦的景象,象征着自然美景和壮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湘水”指的是什么? A. 长江 B. 湘江 C. 黄河 D. 淮河
  2. “平流少激渊”描绘了什么样的水流? A. 急流 B. 平稳的水流 C. 湍急的水流 D. 静止的水流
  3. 诗中的“岂是昔曾到,独疑画上看”表达了什么? A. 对美景的熟悉感 B. 对美景的陌生感 C. 对美景的厌恶感 D. 对美景的无感
  4. 诗的最后两句“吟咏身渐老,向此作微官”表达了什么? A. 对年轻时光的怀念 B. 对衰老的无奈 C. 对官职的满意 D. 对官职的不满

答案:1. B 2. B 3. B 4.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岳阳楼》:描绘了岳阳楼的壮丽景色,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描绘了边塞的景色,表达了对友人的离别之情。

诗词对比:

  • 徐玑的《湘水》与杜甫的《登岳阳楼》:两首诗都描绘了江河的景色,但徐玑的诗更多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而杜甫的诗则更多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徐玑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诗歌风格。
  • 《唐诗宋词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唐宋诗词的详细解析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