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谢刘明远华亭惠书 徐玑 〔宋代〕
别远心常记,书归亦到吾。 离家非失计,有子已为儒。 海浅编鱼扈,人清养鹤雏。 礼优宾馆暇,赋咏几欢娱。
白话文翻译:
分别虽远,心中常记挂,书信归来也传到我这里。 离开家乡并非失策,已有儿子成为儒者。 海浅时编织鱼网,人清闲时养育鹤雏。 在礼仪优厚的宾馆中闲暇时,吟咏几首诗以自娱。
注释:
- 别远心常记:分别虽远,但心中常记挂。
- 书归亦到吾:书信归来也传到我这里。
- 离家非失计:离开家乡并非失策。
- 有子已为儒:已有儿子成为儒者。
- 海浅编鱼扈:海浅时编织鱼网。
- 人清养鹤雏:人清闲时养育鹤雏。
- 礼优宾馆暇:在礼仪优厚的宾馆中闲暇时。
- 赋咏几欢娱:吟咏几首诗以自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玑(生卒年不详),字元直,宋代诗人。他的诗作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观察为主,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练。此诗是徐玑感谢刘明远从华亭寄来的书信,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是徐玑在收到刘明远从华亭寄来的书信后所作,表达了对友人的感激和对生活的感慨。诗中透露出诗人对离乡背井的无奈,但也有对儿子成为儒者的自豪,以及在闲暇时吟咏自娱的生活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首句“别远心常记”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即使相隔遥远,心中的牵挂依旧。第二句“书归亦到吾”则表达了收到友人书信的喜悦。后两句“离家非失计,有子已为儒”展现了诗人对离乡背井的无奈,但也有对儿子成为儒者的自豪。最后两句“礼优宾馆暇,赋咏几欢娱”则描绘了诗人在闲暇时吟咏自娱的生活态度,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诗歌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别远心常记”: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
- “书归亦到吾”:表达了收到友人书信的喜悦。
- “离家非失计”:表达了诗人对离乡背井的无奈。
- “有子已为儒”:表达了诗人对儿子成为儒者的自豪。
- “海浅编鱼扈”:描绘了诗人在海浅时编织鱼网的生活场景。
- “人清养鹤雏”:描绘了诗人在清闲时养育鹤雏的生活场景。
- “礼优宾馆暇”:描绘了诗人在礼仪优厚的宾馆中闲暇的生活场景。
- “赋咏几欢娱”:表达了诗人在闲暇时吟咏自娱的生活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海浅编鱼扈”中的“海浅”比喻生活的艰难,“编鱼扈”比喻勤劳的生活。
- 拟人:“人清养鹤雏”中的“人清”拟人化,形容人的清闲状态。
- 对仗:“离家非失计,有子已为儒”中的“离家”与“有子”,“非失计”与“已为儒”形成对仗。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表达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对离乡背井的无奈,对儿子成为儒者的自豪,以及在闲暇时吟咏自娱的生活态度。整首诗透露出诗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诗歌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别远”: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
- “书归”:表达了收到友人书信的喜悦。
- “离家”:表达了诗人对离乡背井的无奈。
- “有子”:表达了诗人对儿子成为儒者的自豪。
- “海浅”:描绘了诗人在海浅时编织鱼网的生活场景。
- “人清”:描绘了诗人在清闲时养育鹤雏的生活场景。
- “礼优”:描绘了诗人在礼仪优厚的宾馆中闲暇的生活场景。
- “赋咏”:表达了诗人在闲暇时吟咏自娱的生活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别远心常记”表达了诗人对谁的思念? A. 家人 B. 友人 C. 儿子 D. 自己 答案:B
-
诗中“有子已为儒”表达了诗人对儿子的什么情感? A. 无奈 B. 自豪 C. 失望 D. 担忧 答案:B
-
诗中“海浅编鱼扈”描绘了诗人什么样的生活场景? A. 清闲 B. 勤劳 C. 忧愁 D. 孤独 答案:B
-
诗中“赋咏几欢娱”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A. 消极 B. 积极 C. 无奈 D. 忧愁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徐玑的其他诗作,如《秋夜》、《江上》等,可以进一步了解徐玑的诗歌风格和主题。
诗词对比:
- 与杜甫的《春望》对比,两者都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但杜甫的诗更多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徐玑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徐玑的诗歌创作。
- 《宋代诗人传记》:详细介绍了徐玑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有助于深入理解此诗的创作背景和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