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西苑》

时间: 2025-01-27 04:44:47

水晶帘外百花桥,太液波寒欲上潮。

篽苑春回丹壑近,禁城云老翠华遥。

琼楼珠阁天俱远,银杏金桃露未消。

归去蓬瀛三万里,月明犹听紫鸾箫。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望西苑
水晶帘外百花桥,
太液波寒欲上潮。
篽苑春回丹壑近,
禁城云老翠华遥。
琼楼珠阁天俱远,
银杏金桃露未消。
归去蓬瀛三万里,
月明犹听紫鸾箫。

白话文翻译:

在水晶帘外,花桥如织,
太液湖波寒冷,似乎潮水将要上涨。
篽苑春天已回,丹壑近在咫尺,
而禁城的云彩已苍老,翠华却依然遥远。
琼楼与珠阁,天际皆远不可及,
银杏与金桃的露水尚未消散。
我将归去蓬瀛,三万里路遥,
月明之下,仍能听见紫鸾的箫声。

注释:

  • 水晶帘:水晶做成的帘子,形容清透。
  • 百花桥:众多花朵装点的桥,形容春天的景象。
  • 太液波:指太液池,波浪翻滚。
  • 篽苑:特指园林,春天的象征。
  • 丹壑:丹色的山谷,形容山水的美。
  • 禁城:指皇宫,象征权力与威严。
  • 翠华:指皇宫的华丽。
  • 琼楼珠阁:形容宫殿的华美。
  • 银杏金桃:象征丰收与美好。
  • 蓬瀛:传说中的仙境,象征归隐的理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义壮,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以描写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著称。

创作背景:

《望西苑》创作于明代,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春光的向往和对故土的思念,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与文化环境。

诗歌鉴赏:

《望西苑》是一首描绘春天美景的诗作,李义壮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丽。诗中首先以“水晶帘外百花桥”引出春日的明媚,生动地描绘出春日百花争艳的场景,令人心生向往。接着通过“太液波寒欲上潮”,暗示自然的变化与波动,增强了诗的动感。

“篽苑春回丹壑近,禁城云老翠华遥”两句,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思考,春天的回归让人感受到生命的希望,而禁城的苍老则反映了历史的沉重与无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后面的“琼楼珠阁天俱远,银杏金桃露未消”,进一步强化了诗中所描绘的美景与时间的流逝,银杏金桃是丰收的象征,但露水未消又暗示着美好的时光是短暂的。

最后两句“归去蓬瀛三万里,月明犹听紫鸾箫”,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憧憬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尽管路途遥远,但内心依然充满了希望与梦想。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自然的敬仰。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水晶帘外百花桥:描绘了一个春光明媚的景象,水晶帘下,百花盛开。
    2. 太液波寒欲上潮:太液池的波动,暗示着春天的寒意未尽。
    3. 篽苑春回丹壑近:春天的到来使得篽苑焕发活力,丹壑的美景近在咫尺。
    4. 禁城云老翠华遥:禁城的云彩已显苍老,翠华却依然遥远而美丽。
    5. 琼楼珠阁天俱远:华丽的宫殿远在天边,象征着无法触及的梦想。
    6. 银杏金桃露未消:银杏与金桃的露水未干,象征着生命的美好与短暂。
    7. 归去蓬瀛三万里:诗人渴望归隐,向往着理想的生活。
    8. 月明犹听紫鸾箫:在明月下,仍能听到紫鸾的箫声,渗透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水晶帘”比喻美丽的春景。
    • 对仗:诗中对仗工整,增强了音韵的美感。
    • 拟人:如“云老”,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
  •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体现了对生命的思考与对未来的希望。

意象分析:

  • 水晶帘:象征清澈、透明,代表着美好的春天。
  • 百花桥:象征繁荣与生机,描绘出春天的丰富多彩。
  • 太液波:象征自然的变化与生命的无常。
  • 琼楼珠阁:象征华丽的生活与理想的追求。
  • 银杏金桃:象征丰收与美好,暗示生活的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水晶帘外百花桥”中的“百花”指代什么?

    • A. 诗人故乡的花
    • B. 春天的花朵
    • C. 皇宫的花园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蓬瀛”象征着____。

  3. 判断题:诗中使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对/错)

答案:

  1. B
  2. 归隐的理想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孟浩然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诗词对比:

  • 《春晓》与《望西苑》均描绘春天的美景,但前者更注重晨光的清新,后者则融入了对历史与未来的反思。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明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