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胡吏部赴阙》

时间: 2025-02-04 16:08:18

郎省分携恰五期,相逢一笑楚江碕。

钓鱼山下人方到,回雁峰头客已归。

夜雨未厌挥尘柄,春风无奈趣鞍鞿。

临岐但祝加餐饭,人物如今角宿稀。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胡吏部赴阙
作者: 高斯得 〔宋代〕

郎省分携恰五期,相逢一笑楚江碕。
钓鱼山下人方到,回雁峰头客已归。
夜雨未厌挥尘柄,春风无奈趣鞍鞿。
临岐但祝加餐饭,人物如今角宿稀。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与好友胡吏部相聚的情景,五年未见,重逢时却只是相视一笑,感慨时光流逝。钓鱼山下的人尚未到达,而回雁峰的客人却已经离去。夜雨中我还不厌倦地挥动着尘柄,春风中却无奈于马鞍的缰绳。临别时我只希望你能在官场中吃得好,然而如今的人才已然稀少。

注释:

字词注释:

  • 郎省: 指的是年轻的官员,特指胡吏部。
  • 楚江碕: 楚江的一个地方,表示相聚的地点。
  • 钓鱼山: 可能指著名的钓鱼山,象征友谊的寄托。
  • 回雁峰: 另一个山峰,暗示离别的场景。
  • 尘柄: 指挥动的工具,这里可能指代诗人对生活的把握。
  • 鞍鞿: 指马鞍的缰绳,暗示出行的准备。
  • 角宿: 星宿名,象征着官场中人才的稀缺。

典故解析:

  • 此诗中提到的“回雁峰”意在表达归客的离去,象征着别离的惆怅。
  • “角宿稀”指的是人才的稀少,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人才的渴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斯得,宋代诗人,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景物和人际关系,表达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的结合。

创作背景: 此诗写作于诗人与胡吏部临别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反映了士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友人之间的离别情景,展现了诗人与胡吏部之间深厚的情谊。诗的开头以“郎省分携恰五期”引入,显现出时间的流逝和重逢的珍贵。接着通过“钓鱼山下人方到,回雁峰头客已归”两句,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了对离别的不舍和对时光的感慨。

夜雨中的“挥尘柄”暗示着诗人内心的惆怅与不舍,而“春风无奈趣鞍鞿”则反映出诗人对未来的无奈与担忧。最后,诗人以祝福的方式结束,尽管心中有千般不舍,仍希望友人在他方能够安好。整首诗情感深邃,情景交融,展现了宋代士人的人文精神和对友谊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郎省分携恰五期: 诗人与胡吏部五年未见,重逢时感慨时光。
  • 相逢一笑楚江碕: 重逢的喜悦在楚江边相对而笑。
  • 钓鱼山下人方到: 钓鱼山下的友人尚未到达,暗示离别的孤独。
  • 回雁峰头客已归: 离去的客人已然归去,显示人与人的无常。
  • 夜雨未厌挥尘柄: 在夜雨中,诗人仍然不厌倦地挥动尘柄,反映出对生活的坚持。
  • 春风无奈趣鞍鞿: 春风中,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与无奈交织。
  • 临岐但祝加餐饭: 临别时只希望对方能吃得好,体现了深厚的情谊。
  • 人物如今角宿稀: 对人才稀缺的感慨,反映出社会对人才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 “春风无奈趣鞍鞿”中春风象征着未来的希望与无奈。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句式,增强了诗的音乐感和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离别与重逢,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体现了宋代士人的情感深度与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楚江: 象征着故乡和友谊的所在。
  • 钓鱼山: 代表着自然的美好与宁静,也暗示人与自然的和谐。
  • 夜雨: 象征着离愁别绪,增加了诗的情感深度。
  • 春风: 暗示着希望与新生的象征,含有期待与无奈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郎省”指的是哪类人物?

    • A. 官员
    • B. 商人
    • C. 学者
  2. “夜雨未厌挥尘柄”中的“尘柄”指什么?

    • A. 武器
    • B. 生活的工具
    • C. 文房四宝
  3. 本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爱情
    • B. 离别与友谊
    • C. 田园生活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 by 李白
  • 《送别》 by 王之涣

诗词对比: 李白的《送友人》与高斯得的《送胡吏部赴阙》均描绘了离别的情感,但李白的作品更强调豪情壮志,而高斯得则更细腻地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人生无常的感叹。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诗经与汉乐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