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饶漕》
时间: 2025-02-04 15:48:5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已催四牡使騑归,江汉旋歌命召诗。
借问仪庭集鸾凤,何如当道卧熊罴。
柳迎士行成阴密,楼得元规发兴奇。
少待边亭永清晏,却归簪笔侍龙墀。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急切的场景:马车已经催促四匹马回归,江汉一带的歌声在召唤诗人。诗人询问那仪式上的鸾凤聚集,又怎能比得上在路边安卧的熊和罴呢?柳树为行者遮蔽了阳光,楼台却因元规的出现而显得格外奇特。再等片刻,便能在边亭里悠然自得,然后归去侍奉龙廷,逐梦于笔下。
注释:
- 四牡:四匹马,古时用马车的数量来形容。
- 江汉:指长江和汉水,古代文人聚集之地。
- 鸾凤:传说中的神鸟,象征高贵和吉祥,常用来形容文人雅士的聚集。
- 熊罴:熊和罴(即獾),用来比喻强壮的动物,象征一种自然的力量。
- 柳迎士行:柳树为行者遮荫,表现出自然的关怀。
- 楼得元规:元规,指古代典籍或文人的名声,楼台因此显得特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高斯得,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而著称。他的诗作常常结合自然景观与人情,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诗人送别友人的场合,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与对未来的期待。诗人在写作时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环境,文人之间的交往和情谊。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展现了诗人对友人归途的关怀与祝福。开篇的“已催四牡使騑归”描绘了送别的急迫感,诗人用四匹马的催促,暗示着时间的紧迫与离别的不舍。接着,诗中提到的“江汉旋歌”,不仅体现了江河的壮丽,也暗示了友人即将踏上旅途的乐章。
“借问仪庭集鸾凤,何如当道卧熊罴”一句,展现出诗人对友人前途的思考,仪式上的高贵与实际生活中的强者形成鲜明对比,强调了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选择。柳树与楼台的描写,不仅富有诗意,也隐含着对未来的期望与祝福。
最后,“少待边亭永清晏,却归簪笔侍龙墀”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归来后重聚的期待,体现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也反映出当时文人对生活的热爱。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已催四牡使騑归”:描述送别的场景,急促的催促显示出离别的紧迫感。
- “江汉旋歌命召诗”:江汉一带的歌声召唤着诗人,象征着文人的生活。
- “借问仪庭集鸾凤”:询问高贵的聚会,与自然中的强者形成对比。
- “何如当道卧熊罴”:强调现实生活的力量与理想的对比。
- “柳迎士行成阴密”:柳树为行者遮阳,表现自然的关怀。
- “楼得元规发兴奇”:元规的出现使楼台更显奇特,暗含对文人名声的珍视。
- “少待边亭永清晏”:期待在边亭的宁静时光。
- “却归簪笔侍龙墀”:归来后继续追求理想生活,侍奉权贵。
-
修辞手法:
- 对仗:“仪庭集鸾凤”与“卧熊罴”形成对比,突显两种生活状态的反差。
- 拟人:“柳迎士行”赋予自然以情感,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
-
主题思想:
- 这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关怀与祝福,反映了文人追求理想与现实生活之间的矛盾,同时也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未来的期待。
意象分析:
- 四牡:象征着速度与离别的急迫。
- 江汉:代表了文人聚集的地方,文化的象征。
- 鸾凤与熊罴:分别象征高贵的理想与现实的力量,形成鲜明对比。
- 柳树与楼台:自然的关怀与文化的象征,表现出人与自然、人与文化之间的联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江汉”是指什么?
- A. 一种植物
- B. 一片水域
- C. 一种动物
-
“仪庭集鸾凤”中的“鸾凤”象征什么?
- A. 高贵与吉祥
- B. 自然与力量
- C. 普通人
-
“少待边亭永清晏”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急迫
- B. 宁静与期待
- C. 忧伤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赠汪伦》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高斯得《送饶漕》与李白《赠汪伦》的送别主题相似,但高斯得更强调理想与现实的对比,而李白则着重于情感的真挚与深厚。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包含高斯得及其他宋代诗人的作品分析。
- 《古典诗词鉴赏》:提供古诗词的鉴赏方法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