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 夜渡绕塘江》

时间: 2025-01-24 09:10:53

暮潮初退。

沙嘴人家灯影细。

柔橹声声。

不许行人梦得成。

萧然在望。

醉眼推篷山色爽。

水底鱼龙。

夜拥囗珠出海东。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减字木兰花 夜渡绕塘江
作者:俞士彪 〔清代〕

暮潮初退。沙嘴人家灯影细。
柔橹声声。不许行人梦得成。
萧然在望。醉眼推篷山色爽。
水底鱼龙。夜拥囗珠出海东。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傍晚潮水刚刚退去,沙嘴上的人家灯光微弱。
轻柔的橹声不断传来,使行人无法做美梦。
远处山色萧条,醉眼望去推开篷布,山的景色显得清爽。
水底的鱼龙游动,夜晚把珍珠拥抱着从海的东边涌出。

注释:

字词注释:

  • 暮潮:傍晚的潮水。
  • 沙嘴:指海岸或河岸突出的沙滩。
  • 灯影细:灯光微弱,影子细小。
  • 柔橹声声:轻柔的划水声。
  • 萧然:形容景物清冷、寂静。
  • 醉眼:因饮酒而微醉的眼神。
  • 山色爽:山的颜色显得清新宜人。
  • 水底鱼龙:水底游动的鱼和龙,象征生机。
  • 夜拥囗珠:夜晚的景象如同珍珠般美丽。

典故解析:

  • 此诗中并无明显的历史典故,但“夜拥囗珠”可理解为描绘夜晚如同珍珠般璀璨的意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俞士彪,清代诗人,文学创作活跃,擅长诗词,风格多样。他的作品常常抒发个人情感,描绘自然景色,具有很强的地方色彩和清新气息。

创作背景: 本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作者的旅行经历有关,描绘了夜晚在塘江边的所见所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美的向往与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减字木兰花 夜渡绕塘江》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夜晚塘江的宁静与美丽。开头“暮潮初退”,便营造了一个清幽的氛围,让人感受到潮水退去后的静谧。接着提到“沙嘴人家灯影细”,灯光的微弱与岸边的人家交织在一起,给人一种温暖而又孤独的感觉。

“柔橹声声”紧接而来,仿佛听到了水面上轻轻划动的声音,进一步增强了夜的静谧感,同时也暗示了行人心中难以成梦的惆怅。此时,诗人醉眼看山,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沉醉与享受,山色的清爽似乎洗净了心灵的烦忧。

最后一句“水底鱼龙,夜拥囗珠出海东”则是对夜晚美景的升华,水底的生物象征着活力与生机,而夜晚的美景被比喻为珍珠,展示了夜色的华美与梦幻。全诗通过细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情感真挚且富有诗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暮潮初退:傍晚潮水刚刚退去,设置了时间背景,暗示了夜的来临。
  2. 沙嘴人家灯影细:描绘了灯光微弱的人家,营造出静谧的氛围。
  3. 柔橹声声:传递出划水的声音,给人一种悠然自得的感觉。
  4. 不许行人梦得成:表达了行人在美好的环境中却无法安眠的惆怅。
  5. 萧然在望:形容远方的景象清冷,暗示诗人的孤独感。
  6. 醉眼推篷山色爽:醉眼中的山色清新,表现了对自然的深切感受。
  7. 水底鱼龙:形象地描绘了水底的生物,象征着生命的活力。
  8. 夜拥囗珠出海东:夜晚如同珍珠般美丽,展现了自然的瑰丽与神秘。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夜晚比作珍珠,增强了描绘的美感。
  • 拟人:柔橹声声表现出水的温柔,赋予自然情感。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保持了对称,使诗句更具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夜晚的塘江,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与对生活的感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人生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灯影:象征人家的温暖与孤独。
  • 柔橹:代表着轻松与悠然的生活状态。
  • 山色:象征自然的清新与美丽。
  • 鱼龙:象征生机与活力,体现了自然的丰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沙嘴”指的是什么? A. 沙滩
    B. 山
    C. 森林
    D. 河流

  2. “柔橹声声”中的“柔”形容的是哪个方面? A. 声音
    B. 环境
    C. 人物
    D. 心情

  3. 诗中“夜拥囗珠出海东”意在表达什么? A. 夜晚的宁静
    B. 夜晚的美丽
    C. 夜晚的危险
    D. 夜晚的孤独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夜泊牛津》杜甫

诗词对比:

  • 比较俞士彪的《减字木兰花 夜渡绕塘江》与李白的《静夜思》,两者均描绘了夜晚的情景,但李白更多地表达了思乡的情感,而俞士彪则侧重于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与生活的感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诗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诗词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