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英台近三首 其一》
时间: 2025-01-26 00:10:1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隐华灯,窥绣闼,生小水云活。根化红心,若意肯趋热。草间也有微光,照他青史,浑不借天边圆月。翠帘揭。昨宵银汉中间,星影半明灭。西北楼高,飞梦画堂阔。轻罗小扇无情,欺侬漂泊,待秋冷有人抛撇。
白话文翻译:
在华灯隐约的光影下,窥视着绣花门,似乎看到了小水中流动的云影。根植于心中的红色情感,若是能够主动趋向热情。草丛中也闪烁着微弱的光芒,照亮了那段青史,却完全不借助天边的圆月。翠色的帘子被揭开。昨夜在银河中,星影时明时灭。西北的高楼,梦境飞扬,画堂显得宽广。轻薄的罗扇毫无情意,欺骗着我这个漂泊的人,等待着秋凉时有人将我抛弃。
注释:
- 隐华灯:华灯隐约的光芒。
- 绣闼:绣花的门,象征着美好和女性。
- 小水云活:指小水中流动的云影,象征灵动和变化。
- 根化红心:心中扎根的情感,红色常象征热情和爱情。
- 青史:历史,常指美好的往昔。
- 翠帘:绿色的帘子,常用来装饰窗口。
- 银汉:银河,象征美好的夜空。
- 轻罗小扇:轻薄的罗制小扇,寓意无情与孤独。
- 秋冷:指秋天的寒冷,暗示离别和孤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蒋敦复(1833-1894),字士铨,号如皋,晚号无言。清代诗人、书法家,擅长诗文,尤以词作著称。他的作品常表达个人情感与社会观察,风格清新而细腻。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时期。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抒发了对过往美好的怀念和对现状的无奈,反映出当时人们的内心挣扎与情感孤独。
诗歌鉴赏:
诗歌《祝英台近三首 其一》通过精美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爱情与孤独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以“隐华灯,窥绣闼”引入,营造出一种朦胧而浪漫的氛围,似乎是一个人在夜色中思念着远方的爱人。接下来的“生小水云活”则展现了内心情感的流动与变化,诗人用小水中的云影来象征那一份若隐若现的情感。
转而提及“草间也有微光”,不仅描绘了夜晚的景象,也暗示着在困境中仍然存在希望与光明。诗人对历史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无奈在“浑不借天边圆月”中得以体现,似乎在说无论如何,过去的美好似乎无法再现。
后半部分提到“昨宵银汉中间,星影半明灭”,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高楼与宽广的画堂则象征着心灵的追求与梦想的渴望,而“轻罗小扇无情”则对比出诗人内心的孤独,暗示着人际关系的疏离和对温暖的渴求。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出诗人对爱情、孤独及人生的思考,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隐华灯,窥绣闼:灯光隐约,透过绣花的门,暗示着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生小水云活:水中云影的生动,象征着情感的流动。
- 根化红心:深扎在心中的红色情感,暗含爱情的热情。
- 草间也有微光:即便在草丛中也有微小的光亮,表示希望。
- 照他青史:照亮了历史,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
- 浑不借天边圆月:不依靠外在的美好,强调内心的独立。
- 翠帘揭:帘子被揭开,暗示着心灵的开放。
- 昨宵银汉中间,星影半明灭:银河中的星光忽明忽灭,象征着梦幻与失落。
- 西北楼高,飞梦画堂阔:高楼与宽广的画堂,象征心灵的追求。
- 轻罗小扇无情:小扇子象征冷漠,反映诗人内心的孤独。
- 欺侬漂泊,待秋冷有人抛撇:表达对孤独漂泊生活的无奈与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水云”比喻情感的流动,增加了诗的生动性。
- 拟人:将“轻罗小扇”描述为无情,增添了情感的层次。
- 对仗:运用对仗手法,使诗歌更具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爱情的追忆和对孤独的感慨,展现了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个体对内心情感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华灯:象征光明与希望。
- 绣闼:美好与爱情的象征。
- 小水云:流动与变化的象征。
- 青史:过去的回忆与历史的沉淀。
- 翠帘:心灵的开放与美好的向往。
- 银汉:梦幻与美好的追求。
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的层次感,也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细腻情感与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隐华灯”指的是什么?
- A. 明亮的灯光
- B. 隐约的光影
- C. 太阳的光芒
-
诗人用“轻罗小扇无情”来表达什么?
- A. 对爱情的热情
- B. 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 C. 对生活的满意
-
“昨宵银汉中间,星影半明灭”中所描绘的意象主要象征:
- A. 美好的未来
- B. 梦幻与失落
- C. 现实的困境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
- 《红楼梦》中的诗词
- 唐诗中的思乡诗,如《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静夜思》(李白)与本诗都表达了对月亮的思念,但李白更侧重于对家乡的思念,而本诗则更注重对爱情的描绘和孤独的感受。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研究》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 《蒋敦复诗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