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营》

时间: 2025-02-04 15:36:29

无营固无尤,多与亦多悔。

物随扰扰集,道与翛然会。

墨翟真自苦,庄周吾所爱。

万物莫足归,此言犹有在。

意思解释

无营

作者:王安石 〔宋代〕

原文展示:

无营固无尤,多与亦多悔。
物随扰扰集,道与翛然会。
墨翟真自苦,庄周吾所爱。
万物莫足归,此言犹有在。

白话文翻译:

没有营造的地方本来就没有指责,过多的交往反而会带来更多的悔恨。事物如同喧闹的聚集,道理却与悠然自得的会合。墨翟确实自我艰辛,庄周是我所喜爱的。万物都无法归属,这句话依然存在。

注释:

  • 无营:没有营造、构建的地方。
  • 固无尤:本来就没有什么可指责的。
  • 多与亦多悔:交往多了也容易后悔。
  • 扰扰:喧闹、纷扰。
  • 翛然:悠然自得、闲适的样子。
  • 墨翟:墨子,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强调务实和功利。
  • 庄周:庄子,强调自然和道家的思想。
  • 莫足归:没有什么可以归属的。

典故解析:

  • 墨翟庄周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思想体系:墨家和道家。墨家的务实与道家的自然相对立,诗中提到他们,反映了诗人对不同哲学思想的思考和取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哲学家。他主张变法,提倡新学,是宋代古文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王安石的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事物本质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在经过诸多政治斗争与生活经历后,他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诗歌鉴赏:

《无营》通过哲理性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诗的开头“无营固无尤”直接指出了人们常常在忙碌的生活中容易产生的误解和指责,强调没有营造的地方便没有指责,反映了王安石对人际关系的深刻洞察。接着“多与亦多悔”则揭示了人们过多的交往可能带来的烦恼与后悔,提示人们在交往中应有所节制。接下来的“物随扰扰集,道与翛然会”描绘了喧嚣与宁静的对比,强调在纷扰的物质生活中,真正的道理往往在于那份悠然自得的心态。

王安石提到的“墨翟真自苦,庄周吾所爱”,表现了他对不同哲学思想的理解与偏好,墨子的追求务实与庄子的追求自然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最后一句“万物莫足归,此言犹有在”深刻总结了整首诗的思想,表达了对万物归属的无奈和对真理的执着追求。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邃的哲理,既有对社会的批判,也有对人生的感悟,体现了王安石作为一位文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无营固无尤”:无营造的地方自然没有指责,反映了对人际关系的深刻理解。
    • “多与亦多悔”:交往越多,可能的后悔也越多,提示人们在交往中保持节制。
    • “物随扰扰集”:物质世界的喧嚣和纷扰。
    • “道与翛然会”:与道理的悠然自得相会,强调内心的宁静。
    • “墨翟真自苦”:墨子的务实追求可能带来的痛苦。
    • “庄周吾所爱”:对庄子追求自然的向往与喜爱。
    • “万物莫足归”:万物都无法找到归属,表达了对人生的无奈与思考。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物随扰扰集,道与翛然会”,展现了诗中的对立与统一。
    • 比喻:将人际关系与物质世界的纷扰进行比较,增强了诗的哲理性。
  • 主题思想:整首诗探讨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表达了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强调内心的宁静与对真理的追求。

意象分析:

  • 无营:象征对生活的放下与淡泊。
  • 墨翟与庄周:象征不同的生活哲学,反映作者的内心挣扎。
  • 万物:代表世间万象,表达对归属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王安石提到的“墨翟”指的是哪个哲学流派?

    • A. 道家
    • B. 墨家
    • C. 儒家
    • D. 法家
  2. 诗中提到“物随扰扰集”是指什么?

    • A. 物质的丰盈
    • B. 生活的喧嚣
    • C. 内心的宁静
    • D. 自然的和谐

答案

  1. B. 墨家
  2. B. 生活的喧嚣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登高》

诗词对比: 王安石与李白的诗歌均反映了对人生的思考,但王安石偏向于哲理的探讨,而李白更强调豪放与个人情感的表达。两者在风格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参考资料:

  • 《王安石全集》
  • 《中国文学史》
  • 《宋诗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