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明州王大卿》
时间: 2025-01-27 03:20:5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明州王大卿
王安石
大历才臣有此州,
昆云今驾鹿轓游。
从来所至邦人喜,
真复能分圣主忧。
千里封疆何足治,
一时名迹故应留。
属城旧吏虽疲懒,
尚可挥毫敌李舟。
白话文翻译
这位大历年间的才臣如今治理着这个州,
像昆虫一样,驾着鹿车出游。
他所到之处,百姓都欢喜,
实在能够分忧于圣主。
千里疆域又何必去治理,
一时的名声迹象应该留传。
虽然属地的旧吏们有些疲惫懒惰,
但仍然可以挥毫作诗,与李白相抗衡。
注释
字词注释
- 大历:指唐代的一个年号,代表了当时的政治与文化繁荣。
- 昆云:比喻飞翔的昆虫,形容高远。
- 驾鹿轓游:这里的“驾”指驾驶,“鹿轓”是指用鹿车,形容一种闲适的游乐。
- 分圣主忧:为圣主分忧,指代为国家和君主处理政务,减轻其负担。
- 千里封疆:指广大的疆域,形容治理的范围。
- 名迹:指留下的名声和业绩。
- 属城旧吏:指地方的老官员。
- 挥毫:指书写、作诗。
- 敌李舟:李白的“舟”指其文采,暗指与李白相比的能力和风格。
典故解析
- 大历才臣:大历年间,涌现出许多优秀的政治人物,王安石以此开篇,表明对大历年间政治人物的敬重。
- 李白:李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以豪放奔放的风格著称,此处提及与王安石作对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江苏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推行变法,倡导新学,主张以法治国,对后世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王安石任明州知州时,表达了他对治理地方的自信以及希望能够为百姓和国家分忧的理想。诗中表现了他对政治的思考及对后继者的寄托。
诗歌鉴赏
《送明州王大卿》通过描写王大卿的治政才能,表达了诗人对他政治能力的赞赏与期待,诗中表现出的对国家和百姓命运的关心,传达了王安石作为政治家敏锐的社会观察能力和深厚的责任感。诗的开头以“昆云今驾鹿轓游”描绘出一种悠闲的生活画面,反衬出王大卿虽然身处闲适之中,但却肩负着治国理政的重任。接下来的“从来所至邦人喜,真复能分圣主忧”进一步强调了他在民众心中的威望和对国家的贡献。诗中用“千里封疆何足治”表达了对广阔政治范围的感慨,展现出一种超然的政治智慧。最后两句中提及“属城旧吏虽疲懒,尚可挥毫敌李舟”,不仅体现了对旧吏的宽容,也表现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与信心,意在强调即使在困境中,仍然可以创造出新的成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大历才臣有此州:提到大历年间的杰出人才在此地任职。
- 昆云今驾鹿轓游:形容王大卿像昆虫一样在高处出游,暗示其高贵的地位和优雅的生活方式。
- 从来所至邦人喜:说明他到任后受到百姓的喜爱与欢迎。
- 真复能分圣主忧:强调他能为皇上分忧,体现了他的政治能力。
- 千里封疆何足治:感叹治理广大的国家并非易事。
- 一时名迹故应留:即便如此,他的名声与功绩应被铭记。
- 属城旧吏虽疲懒:对于地方官员的埋怨与无奈,表现出对旧体制的反思。
- 尚可挥毫敌李舟:在此提到李白,激励新一代文人继续追求卓越。
修辞手法
诗中使用了比喻(如“昆云”)、对仗(如“千里封疆何足治,一时名迹故应留”)等手法,体现出王安石高超的诗歌技艺与深厚的文化底蕴。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对王大卿的赞美和对未来治国理政的期待,表现出诗人深厚的政治责任感和对社会的关切,传达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大历才臣:象征智慧与才能。
- 昆云:象征高远与理想。
- 鹿轓:象征闲适与优雅的生活。
- 名迹:代表历史与声望的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王安石在诗中提到的“千里封疆”意指什么? A. 广大的治理范围
B. 小地方的治理
C. 个人的成就
D. 文化的传承 -
诗中提到的“李舟”指的是谁的诗歌? A. 白居易
B. 杜甫
C. 李白
D. 王维
答案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描绘了对国家和民生的关怀。
- 李白《将进酒》:表达了豪放不羁的生活态度与对未来的期待。
诗词对比
王安石与李白的作品常常对比,王安石更关注政治与社会责任,而李白则注重个人情感与自由的追求。
参考资料
- 《王安石诗文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史》